
中午的时候,菜头叔发了篇文章,说到了中年绝交的前后因果,这篇文章蛮有意思,我推荐你可以读一读,如果你也是逼近中年人的年纪的话。
我的感触,部分程度上来自于自己的职业属性,我激活了很多关系,但其实也丢掉了许多关联。人来人往,难说好与不好,但能留得下来的人,总归是有一些或许多值得的地方。
昨天,我写到「放下」,实际上,放下往往都与人和关系有关,而最难让人放下的,恰恰也总是在于此。我们用尽一生的时间,花费物质、精神、精力、情绪最多的,往往都是与各种角色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当中。人与人之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分离的想法,就像当年没有无缘无故地发生联结一样,但人们总会在分离的时候,反复衡量与其的关系的必要性,审视自己在这段关系里所付出过的物质或情感成本,善良点的人可能还会考虑对方在这一件事情上的情绪与感受。所以,主动断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你偶尔翻翻微信的通讯录,发现某个人把你删了之后雀跃的感受,就知道换个位置后的自己,有多难决断和取舍了。
团队里新来的一名小伙伴,总是会给我们很多出乎意料的反馈,其中包括,他会在往来的地铁上与陌生人建立联系。他分享给我们说,地铁上那么长时间,总得干点啥。这股子我很佩服,我妈还经常“批评”我说,别老在地铁上看书、写作,多抬头看看,说不定就遇到真命天女了。
我在回程的地铁里的时候,蓦然想到了这两件事情,突然一下子觉得,人这一辈子,还真就像是站在了一辆不断向前,一眼看不到终点的地铁列车上一样。我们跟我们遇到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即便中途产生了联结,大概率又会在某一个站点离开。
都说想要同频,但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频率同步,我想,从物理学意义上,能做到“共振”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所以,有很多时候的纠结与放不下,总归是一种“强留”,但既然已经开始“强制”或“勉强”了,这段关系便愈发没有意义了。
我的生命当中,有过数次难解的体验,大抵都跟强留或被迫断联相关。当时的难过算是一种刻骨铭心,它们构成了我的人生体验里最精彩也最让人想要逃避的篇章。
但人来人往终归还是人生常态。我有一些感谢自己的工作,它让我异常快速地迭代了自我对于来来往往的人际关系的必要认知,也让我在或许更早的年纪里,体会到了关系之于我自己人生的真实而恰当的意义。它们对于当时当刻作为个体的我非常重要,但对于一个人的生命长度而言,又不见得真那么重要。
或许,厘清了人与人关系的本源,会让我们不至于那么容易陷入到关系的陷阱里,在处理断舍的事情上也能更加洒脱和坦然。但反过来一想,过早地厘清,又会让人陷入到无趣的世界里,毕竟,就算是痛苦,也是人生趣味的重要来源。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