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记忆

原创

回太原的这几天,天气诡异得不行。时不时狂风大作,进而阴雨绵绵,然后太阳刚露出来脸,一阵“妖风”起,立刻像是黄沙漫天,看不见远方的建筑,也见不到隐蔽在天外的日头。

这几乎成了这几日里的日常,每一天总要循环来上至少一回才能罢休。明明是即将入夏的时令,却迎来了比三四月还要微凉的天气。

我是对标着当天太原最高温度 30℃,穿着短袖回的家,但刚一下火车的那一刻,就立刻领悟到自己失了策。还好自己还额外带了一件微微厚的卫衣,在这几天骤然的温差之下,还能有一丝“温床”可待。

因为这样阴晴不定的天气,回来的这三天,我基本上是一个躺在家中的“废物”,除了原先约好的安排之外,也没有啥特别想要出门的冲动。

回来的这几日里,喷嚏没完没了,鼻腔发痒到,让我立时回归到了过敏的状态中。本想着借着五一温热的气候,把自己肺腔气道里的这点未愈的咳嗽病症彻底消解,却万万没想到,一重冷空气夹杂着空气里不知是何物的过敏原,又给了自己一击。也不知道明天回京之后,会不会好一些。

我已经很久没有在太原见到过风沙天了,倒是偶尔会在北京的春日里遇到既不是阴天也不是雾霾天的天气,然后一看小区门口共享单车上的一层土,才意识到原来现在也还有风沙天的存在。

所以,这几日里,遇到这样的天气时,我都没有往风沙上去想,再加上时不时来一阵雨,总让人觉得,这就是单纯意义上的阴天。直到今天出门,我跟朋友约在宽银幕电影院门口,我走上过街天桥,边打游戏边等他。因为游戏是那种自己过剧情的状态,不太需要我操作。几分钟我没有用手触碰手机屏幕,但很明显地,我看到了屏幕上落下来薄薄的一层土粒。这一刻,我终于确定了,今儿就是个风沙天。

我站在了那座从记忆里就一直存在的天桥上,沿着桥下的解放路望向远方,再看了看右手边那富有历史感的“宽银幕电影院”的招牌,它们都让我想起来了20 多年前那让人习以为常的沙尘漫天。那个时候,也是这样的历史厚重感的情境,也是这样的一眼看不到远方的建筑、看不清天的即视感。

如果我是一个虚拟的电脑程序代码的话,我估计我最近出现了剧情倒流的 bug。挺奇特的一点是,总有很多现实当中的场景,让我身临其境地回想和感受到一、二十年前的某些事情。

下午,我在爸妈床头看到了小时候他们带我跟弟弟去动物园游乐场的照片。这张照片是我爸带着我们兄弟俩坐在一个空中项目的小车里,然后我妈用家里最古老的那个柯达相机拍的。那个时候我应该六七岁,弟弟三岁的样子,约摸着算下来,我爸可能也只有三十二三的年纪。

看着这照片,也莫名感慨,我弟已经到了我爸妈当年的年纪,我甚至比他们当年的年纪还要再大三四岁。可他们当年已经两个孩子在身旁,但我俩好像还没混出来点什么名堂。

晚上,跟朋友喝酒的时候还说,十年前上天给了我一次结婚的机会,但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没占,便错过了。再往后便一直没能有更合适的人出现。

虽然历史无法假设,但时过境迁之后的我,再次去回想这件事儿,当年自己不愿意过早地把自己困在婚姻里,但其实当年如果硬着头皮结了也就结了。

我们吧,总把看上去的大的决策放到无限大,其实也没那必要。人这一生都是冲动之下的选择串起来的一生,决策成本这件事情的弹性要比想象中大得多。那些看似成本高的,未见得真的高。有很多事情,的确是需要“蛮”一些,也傻一些的。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