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自己

原创

先来说说,这次柔性辟谷的体验。

今天是第二日,开局异常顺利,早上可以多睡会,结果也没再睡着,便起了身。我以为至少会有身体上的疲乏感,没想到纯属多虑,且没想到精神状态也出乎意料地好。

饥饿感跟昨天相比降低了一个水平,可能跟身体的适应性也有所关联。医生说,如果还有饥饿感,可以多冲一杯多聚糖饮品喝,当加个餐。事实上,我觉得今天大概率可以安然地顺利度过。

这么一看,七天辟谷完成,可能有戏。实际上,我到现在依然不敢把话说太满。

这一日,对我来说,最“惊喜”的是没觉得气力上有影响,这可能也侧面证明了另外一个论点,首先我们每日的食物摄入量大概率是超标很多的,身体可能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能量,最后尽是冗余,另一方面,力气的来源可能并不一定依靠单一的摄入,我们身体的调节能力,也或许远超我们自己的想象。

当然,话都不能说太早,且等第三日的体验如何再行论证。

今天对我来说,做了很多试探我自己边际的事情,但大多都跟沟通力有关联。

早上,我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关于“舒适区”和“成长区”的看法,最后的结论是,其实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其实不一定代表着自己会进入“非舒适区”。这跟选择“柔性辟谷”的行动体验很相似,自己预设的很多情形,到目前为止一个都还没有发生。

而今天,在工作当中,遇到了许多跟沟通相关的事情,我都在试图探索自己在这一些沟通议题上自己的容错边界。坦率讲,遇到过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也难免在这几回合的沟通里,紧张或胆怯。人对于不曾做过的事情,哪怕你知道自己的能力出众,也会产生畏难情绪,因为你知道,不可控的不是话术和技巧,而是对面这个活生生的人。

但显然,我在这几件事情当中数回合的处理,是高度有效的,也部分程度上,达到了我想要的沟通目标。过程当中有所历练,结果上也算有所获。

我曾说过,我这人决定做一件事,是悲观对待预期,乐观对待结果的。在沟通这件事情上,倒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自己的这番性格特点出来。或者说,它也让我趋近于理解更深层次的我自己。

当然,也有美中不足的事情,我并无法完全地平静地对待一些人和一些事。实际上,在这一些人的眼里,我很可能是 nobody,在这一些事情当中,我也没多大的功能或作用,我其实是可以选择“放下”,但却没那么容易做到真的放下。

好在,辟谷的某一种可能的副效应,冲抵了这“不能放下”的执念感,因为我愿意与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念叨这件事儿。念叨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愿意念叨,大抵指向了“忘记”这条道。

所以,明天一早起床一睁眼,这些就都成为了另外一个“故事”了。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