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到家了

原创

每天写一写自己感冒的这些小毛病,不免有点小题大做,让各位看官见笑了。不过,今天的这一篇文字的启发,该说不说,还是来自于这一场小感冒。

昨天说到,这一次生病的感受是过往经历里,最轻微的一次,可同样也是最冗长的一回。病程没有像以往一样发展的猛烈,来得快去得慢,而是缓慢地来,缓慢地演变,缓慢地离开。今天算是回复元气的一日,早起的时候挣扎了一下,要不要起床去上班,但自我评估了一下,仍然没那么利索,就又歇了一日。

说是歇,其实还是在干一件正事儿,也算是一件大事儿。之前我说过了,想要开发一个系统,今天我整日的时间,便泡在了 Cursor 里,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模型的雏形基本上已经有了,核心功能的 bug 也差不多都搞定了,截止到我写文章的这个时间点,还有两个“大关”要过,成功度过了的话,就可以上线供小伙伴们使用了。

“无代码编程”这件事儿,比我想象中难许多,实际上,你还是需要拥有一些看代码的能力,还需要一些结构化的基础认知,不然,就会是一团乱麻,无处搞定。我本身是循着YouTube 和 B 站上的“十分钟用 AI 搭建一个网站”的教程来的,但事实上,从刚开始做这件事情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周多的时间,从最初的无头苍蝇似的乱撞,到现在基本架构的清晰,可以说,也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的一个阶段性胜利。

调 bug 是个很让人没脾气的事儿。你总是不清楚哪儿出了问题,可它就是出了问题,你只能为了精准起见,把每一个表象上出现的问题发给 AI,让它来帮助你一条条检查、一项项调整优化,最后换得一个不算完美但还说得过去的答案。

有没有发现,这跟生病的历程,特别相似。你不能着急,你只能耐心等待,等待身体的自愈,让病程一点点发展,最后一点点恢复自己本有的能量。这一点上,AI 显然比人类更有耐心,毕竟,所有的代码校验和调整,全是人家来干的,你只能干看着,除了时不时点一下“Run command”(运行指令),你也做不了什么。

生病跟改代码是一样的,但其实,生活和工作本身不也是这样吗?

刚生病的那两天里,我其实焦躁到不行,我的精神能量不足以支撑自己干任何正经的事儿,可干躺着的时候,却又不停地在脑子里过着这一日本来应该安排好的事情。当然,事情的结果是,自己除了干坐着或躺着,也不能做什么。可自己仍然难以放过自己,时不时会觉得,工作日休息的我,是不是另一种“罪恶”。

事情发展到后面,到今天这第三天的时候,我终于还是放过了我自己。好友说,我是个“劳碌命”,我总难以允许自己纯粹意义上的闲着。

是也不是。如果我不是在北京而是在任何一个其他地方的话,我能很坦然地允许自己啥也不干,但在北京这地儿,总是不行。这用昨天所说的“环境惯性”很好地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这场慢病,对我来说,是另外一种提醒。它既是我身体里出现的某一种 bug 后的自我修复,也是对我工作与生活里本就有的 bug 的一种提示。

当然,没有什么 bug 是无解的。只要指令和代码给得对,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工作与生活,都能找到自我修复的那条道,而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多一些耐心,然后时不时 run 一下 command 就好了。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