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着可能相似也可能完全不同的人生问题,尽管人们常说,复杂问题是由无数个简单问题而构成,但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问题却都不是什么简单问题,因为我们从来不可能在问题简单的时候意识到问题本身的存在。
就像储蓄和理财,我遇到的很多客户,经常会说一句话:现在没钱,等我有钱了再去存钱/买保险。可事实上是,我已经在这一行干了快 5 年的时间,那些早早开始规划、储蓄、理财的朋友们,哪怕只是从一个月 500 块钱开始,我肉眼可见到他们越来越有钱,越有钱就越存,越存钱越多。可相反的是,那些我在五年前聊过风险保障和财务规划的朋友们,每一年见一面,永远手里不留余钱,甚至因为家中“意外开支”不断,一年的积蓄不如一年。
这种观察的结果很值得人回味,心理学上说,行为的背后映射的是心理动因:如果你今天不开始,你就永远开始不了。而当你开始之后,就很难因为任何意外性的事件停下来。
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帖子,帖子很“标题党”:我的一个同事在不知不觉间存下了两、三千万。仔细一读,其实没有什么意外之外的方法。这个“同事”只是干了一件事情,从 25 岁开始,每一笔收入固定先存下 25%,今年“他”57 岁,稀里糊涂地就存下了数千万元。方法论很简单,这就是时间的复利价值。
只不过,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会卡在了第一步。
我有很多的事情,是行动得很早,启发得很晚的,包括存钱和理财。比方说,刚毕业工作的时候,我学着另外一个好友的习惯,通过“零存整取”的方式,每个月往定期存款里放 1000 块钱,那时每个月的工资不到 5000 块。两年之后,拥有了第一笔两万多块的存款,还觉得有些惊喜和成就感。两年之后,我又开始稀里糊涂地做基金定投,先投入了 20000 块,不到一年跌没了一半,后来每周定投 500 块,连着做了两年多,赶上了 2020 年股市大爆发,一下子翻了一倍。彼时,人在国外,正好要交两门课小十万的学费,一次出清,解了燃眉之急。
稀里糊涂地在做着这些事儿,但我可能是在最近才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持续投入才是最考验人的事情,不止于存钱和理财上。
今天无意间听到了同事的一小段不到 20 分钟的分享,一下子让我拥有了昨天文章里写到的“Eureka!”的瞬间。她说她从来不想太多有的没的,纠结于好的坏的,她只有一条行事准则,决定了就持续投入、持续做。她比我入行晚一年多,按发展的速度来说,中规中矩,但这三年多下来,她在职业的发展上,已经超过了我两个“身位”。她说,她从来没算过“细账”,也没定过什么宏伟的大目标,她只是稳定着节奏,持续地投入,相信回报在未来不远处。实际上,按我的认知来说,事实上的回报来得比预想的要早很多,包括收入与职位上的双向收获。
开始做一件事,是做成这件事的第一大槛,而简单的事情持续投入、重复做,是做成这件事儿的第二大槛。这两件事情,没有一个是如想象中容易的,可同样地,没有一个是客观世界真的阻挠我们去做的。阻碍自己前行的,从来不是别人,一直只有自己。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