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看到了“一条”发布的一篇文章《第一批财务自由、提前退休的80后,回来上班了》,里面讲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 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t, Retire Early 财务自主,提早退休)后又回归职场的案例,倒是很值得人们参考,也很有独特的趣味。
开始关注 FIRE 运动,还是 2019 年时的事情,当时这跟读完《富爸爸穷爸爸》几乎同一时间,我也因此了解了财务自由的本质其实不是拥有多少具体数量的财富,而是自己的被动收入可以覆盖自己的日常开支。这是一种几乎可以说颠覆自己认知的一件事。从那时候起,财务上的自由变得有迹可循了起来,我们不再面对着高不可企及的几千万的数字而胆怯和绝望,我们只需要在积存本金的同时,建立一个有效的稳定的收益系统,让钱持续性生钱,产生正向现金流即可。财务自由成为了一个对于普通人而言可实践的可行目标。
后来,我有机会接触了一部分数字游民的群体,这个群体里的许多人,其实就在为了这样的人生状态目标而努力。部分程度上他们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一部分期望,比方说,全球旅居,随时工作。
而文初所引用的那篇文章里,是另外一个角度的观察。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已经较早地踏上了 FIRE 的旅行。可这些人里,又有不少的比例,在几年之后不得不回归到职场里。文章中的几个案例很典型,他们跟我之前了解过的一些人,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从本质上看,其实无非两类人,一类人是出现了资产无法持续为自己提供正向现金流的困局。这一点上的矛盾在于资产与需求的错配。因为如果期望的持续且稳定的被动现金流,那你所投资的标的,就不能大比例在波动型的资产上。所以,FIRE 有一个维度的非常重要的认知,是你得真的懂财务上的有效管理。另一类人是出现了价值感的缺失。人是一种社会化动物,而人的社会价值的体现,主要来自于职场上。当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是靠职场来为自己的存在正名的时候,你环游世界,活在了另外一个退休后的世界时,你的自我认可与价值感来自于哪里,就成了一件很矛盾的事情。
他们两类人,一类人财务没有真的自由,一类人精神没有真的自由,他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很讽刺的是,反倒是当他们再度回归到职场上或工作中的时候获得了对于他们而言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所以,财务自由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以为它不仅仅是钱那么简单。它是一种财富上的充沛与稳健,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是一种人生的可掌控。财务自由要分为两个维度来看,财务是一个维度,自由是另一个维度;财务是手段,自由是目的。
可事实上是,绝大多数认同 FIRE 的人,只看到了财务上的重要性,忽略了思考与探索自由本身的构成是什么;而即便是只关注财务维度,他们在财务的重要性当中却又常常不得有效的解法与法门。
自由终究是人世间最为奢侈的东西,不只是它的难得,而是它在不同人的生活里,是不同的定义。而当我们试图将所有的定义都统一的时候,它便也就失去了它对于每一个个体的价值与意义。如果只是一方的富足,而忽略了另一方的贫瘠,抵消之后,不过还是原先的自己。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