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场三层被的雪

原创

听说,北京的雪还未至,“小道消息”说将在夜间袭来。太原的雪如约而至,一早起来便在窗外飘飘荡荡。

今年是个很反常的气象年,气象学家说今年不是厄尔尼诺年,却迎来了多年不遇的暖冬。即便是在前不久刚过去的理应最冷的大寒节气里,北京当天白日的温度也在四五度之上,丝毫没有降温的意思。

这个冬天很好过,因为小区里的暖气总是不太行,我大概观察过,室外的温度一旦降至 -5℃ 以下,屋里的暖气就形同虚设。给供暖部门打电话,也只是支支吾吾地不解决问题。今年的供暖季里,有那么几天的寒潮天气,屋里凉意袭来,我还特意在小红书上查了半天应对和举报策略,却没想到,那两日之后,便再无此困扰。虽然始终谈不上多么暖和,但一床棉被足以隔绝寒天凉意,也不用像前两年那般,在最冷的那几日里还需要打开空调的暖风取取暖。

相隔不远的太原城,听爸妈说,这个冬天也是一样的暖意,我妈这一季都没穿过厚实的长款羽绒服。前两日我去奥莱逛街,想着今年要不要出个血,给自己置办上一身新羽绒大衣,试穿了几身之后才猛然发现,今年只要不去哈尔滨,这般厚实的衣装似乎发挥不了多大的用途,便又作罢,立省几千块。

说到这,就又不得不说回这场雪。它从黑夜中走来,步履不停,却在半日之后才将将把地面铺上了一层薄薄的凉被。半日时光过去,落在道路上的雪,却丝毫没有想要留下的痕迹,落地便成水,缓慢流淌而去,只有单薄的树枝之上,能挂点儿雪。若不是眼见着满天的雪花在飘飘洒洒,过境之后,谁还能知道这里曾经下了一场纷飞大雪呢?

好像近五六年里,就不曾在遇到过大雪,那种走在路上,人影都被雪花隐匿得若隐若现的场景,好像是再没有亲眼见过。据说,它们现在只出现在更高纬度的地区里,我们所处的北方已经越来越不够北方了。

小的时候,记忆深处,能让麦盖“三层被”的鹅毛大雪,每年少则一场,多则数场。一下雪,世界仿佛消声了一样。物理学知识里说,雪是大自然最佳的“吸声器”,但同时,那样的天气里,出门的人少,交通也被迫停摆,世间万物本就停下了脚步,陷入到一种自然而然的停滞状态里。城市里少了许多躁动,当然也就没了声音。

我很喜欢雪,从小就喜欢。儿时的雪别说打雪仗,满操场的雪都够堆起来排排坐的那么多个雪人。但小时候的雪没像现在那么稀罕,一场过境,清扫完毕,总归还有下一场的到来,今年没有,来年还有。那会哪儿能知道这之后的雪景成为了稀缺的玩意儿,也就没那么懂得珍惜。我有时候总在想,是不是更久之后的未来,我们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想要看一场雪,都真的只能往更严寒的地方去了?

我不得知,也不敢想。我只是知道,几十年上百年后的那一代人,一定会怨怼这个时代里的我们,因为我们大概率会留给他们一个乌七八糟的未来。那个时候,可能很多生物都已经绝迹,可能很多绝美的景色已然淹没,他们可能会生活在地底下,他们也许也会带着地球去流浪。

生物的本能是更加关注自己活着的现在,但既然我们自诩高级,我们或许应该更为未来着想与打算。毕竟,我自己是不想,将来为了看一场雪,只能千里迢迢北上、再北上;或者,只能在 VR 的世界里游荡。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