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世界里,有很多很有意思的“馈赠”发生在不经意之间,比方说,早上刚打开手机的时候,有个同事分享到一个行业群里一个短视频。
视频的内容,是在一个自媒体老师的年度演讲里,援引了我司吴震宇总监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曾经跟我们分享过的,他团队的核心服务理念,叫做:
“用保障替代保险,用服务替代营销。”
这句话,在某一次会议里,我听到了一回,但那一次他并没有特别详细地展开,或者说,我当时也没有特别记在心里。这一回,在这个演讲里,同样还是这一句话,但转述自一位非保险的从业者,他的表达更贴近客户、贴近消费者,反倒让我听了进去。
传统的做保险的思路,无非两种,一种是直接兜售产品,一种是依托咨询出解决方案。我自己是非销售出身,较真的我也只接受后一种。但在保险相关的持续服务上,实际上我也有一些我自己的困惑,在持续地出现也在持续地解决,但仍然难以谈得上完备。
视频里分享了一个他们团队的服务方式,以「周年检视」为例——就是每一年给客户重新复盘需求与保障,查缺补漏——我通常的方式,是自己整理好所有的保单信息,跟客户进行逐一的复盘与确认,而他们团队的方式,则把这个同样的工作反过来做:让客户来逐一回忆自己的保障需求和保障内容。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让客户深刻明白,自己的需求究竟有没有变化,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让客户清晰地知道,究竟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用到什么样的保险,何时联系他/她的寿险顾问,需要怎样的保障服务?
他们把通常主动给客户答案的服务形式,改成了对客户考试的服务形式。
很反常理,对吧?
我还没有亲自尝试过,所以,我无法判断这是否是一定有效的。但从我从业这么多年来看,我的确也发现了“给答案”式的服务里,我所遇到的问题。比方说,这个过程当中,很多被量化的客户需求,不是客户自己说出来的,而是从我的嘴里说出来的。这种描述和阐释,往往不具有同感的力量,并且很容易让客户代入一种“营销感”或“销售感”当中:“你看,他又要卖我保险了。”
所以,“考试”的服务形式,更多的是让客户代入自己的想法,去自发思考自己的需求,去主动复盘当下的保障缺口,去认真审视自己与自己的顾问之间的服务关系。在我初步看来,它的确能解决当下我所可能面对的一大部分服务上的痛点。
我在早起洗漱的当口,把这个视频听完,竟然如“醍醐灌顶”一般。这就是一种服务上的创新,巧妙地匹配了我曾经学习过的创新理论,即它并没有脱离现有的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只是转换了另一种服务的视角,改用了另外一种服务形式,便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服务“触感”和服务结果。
每一日都有新的故事发生,每一日也一定会有新的收获。生命的启示与馈赠,往往都在不经意之间。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