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武汉“修行”的诸多日子之后,终于迎来了这一日,驾着一辆车,循着另一个小红书博主的推荐,来一场远距离的“跑山”,往那一个据说一年四年各有各的风景的“红色旅游线”开去。
武汉的这几日里,天气着实不佳,每天都是雾气弥漫。可能这是水边城市里特有的水汽,但我总以为,这是污染之下的雾霾天。总之,每天都能看到或感觉到有太阳,但这太阳,不是真正的太阳。这让我不得不去想念,咱们大北方天高气爽的蓝天白云,尽管它总是伴随着张家口吹来的西北风,凛冽不已。
但自我隔离的这些个日子里,总得有一趟远行,一趟亲近大自然的旅途,一趟能够让自己再一次放空的机会,于是,尽管天不蓝、日头不明朗,我还是来了。这一趟跑山行程,先是途径问津书院,再沿着“红色旅游线”一路上行,前往道路尽头的目的地,道观河景区。
小红书博主的推荐,说得很令人心动,视频拍得也很令人心驰。更“要命”的是,评论区里一波“自来水”,都在分享着自己这一条线路里的感动。来武汉许多次里,多数时候,只是在偌大的城市里的固定地点之间徘徊。著名的那些个景点转到没的转之后,就想着,还有没有城市以外的地方,值得令人驻足?这是数次到访之后的第二回尝试。
第一回是在 2023 年第一次来的时候,朋友说想去看一次日出,但武汉知名的观看日出的地方都在很“网红”之处,所以我也是搜索到了一个“冷门”景点,说那里的湖面辽阔,能看到日头从湖面的另一边乍破天光的那一刻。所以,我们也是驾着车,算着日出的时间,凌晨 4 点钟从小区出发,前往那个日出之地。
要说跟今天去的地方相比,那次那个地儿才是真的偏门儿。导航的路线从快速路走到省道,省道走到乡道,乡道走进山林间的村道,村道最后又导向到了一个可能在开发却又像是烂尾了的巨大的湖边。那一定不是个景区,但面前的确是一个巨大的看不到边际的湖。
那是个八月份,暑期但过了雨季,只不过天也总是阴沉沉的。虽然天气预报说当天是晴天,但显然,它还是一如既往的不那么准确。所以,天色是逐渐明亮了起来,但却始终没能看到破晓的壮观景象。我怀着一颗满是期待的心,折腾了两个人赶了个大早,却没能看到想象中的壮美,当然也没能亲自验证其中的壮美,失落是自然而然的,不甘却像是更大的情绪。
最让人觉得烦扰的,不是有过那么一次经历,而是类似的经历又一次发生。这一回的目的地,是个“光明正大”的旅游地。“跑山”的一路,驾着车辆慢慢游走,车子里放着歌单里的各路音乐,的确很让人放松和解压。但抛开雾霾天儿不说,这一路却也难以称得上是什么值得一看的冬日景色。
武汉紧邻着长江,所以它的气候条件跟一江之隔的北方,谈不上有那么大的分别。这里山林的冬日,一样的草木萧瑟,看不到什么确切的颜色,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讲,实在是说不上有什么冬日的独特风景。
问津书院,倒有些独特。说起来,这其实本质上是一座全国各地都供奉有的“文庙”,但名字不得不说,很有意味和内涵。我从来没逛过任何一家文庙,这也算是我头回的参观经历。据说,问津书院放到全国的文庙来看,也算是规模比较大的一座了。只不过,它比我想象中的要“单薄”许多。
“红色旅游线”上,会经过许多寺庙,但今日,寺庙不在我的行迹规划的范围里,我只想悠悠荡荡、走走停停看看。所以,我们出了问津书院,便一直行进到了道观河。
道观河,应当是属于新洲区的一个“类镇级”行政区划,大概率也是新洲区政府在重点规划的一个旅游项目。但你懂得,我既然是这么描述的,那就意味着,这地儿吧,既不原生态,也不现代化,甚至在园区的管理上也谈不上有什么管理。说是道观河,其实是道观水库,也是非常大的一个水体,水质很清,水域在山体围绕之间,也有一些占地不小的岛屿。但这里,什么样的游乐项目,都没有开发。雾霾天里,也看不出多少秀丽的风景出来。我们从小路下到水边,沿着水边的野径,把能够驻足的地方溜达了一圈,一共花了十分钟的时间。
我想,天光大好的时候,在这里小小露个营,应该也是一种不错的风景。但今日里,我们着实找不到一定要在这里驻足的理由,尽管我们都努力寻找了一番。
那一刻我才觉得,著名的风光与景点,总有著名所带来的好处,那就是在开发或者原生态的保留上,总是尽善的。所以,人们的每一次前往都会觉得物有所值、时间有所值,继而口耳相传,更多的游客才会到访。但不著名的风光与景点,尤其在城市的近郊边上,它既谈不上多么的奇特,也因为欠缺名声,少了很多管理或开发上的投入,也就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了。
我有我的遗憾,虽然每一程都有每一程的独特意义,但我却在这两次经历里,像是走入了与旁人所不同的平行世界里,他们所述的那个充满诗意与美景的地方,我却总是不能够到达,这才是最让人产生微妙却又难以挥去的错觉感的地方。
更有点让人难以咂摸的是,今天的最佳体验,竟然是临近夜晚,在一家陶艺工坊里 DIY 了一只马克杯的三个小时。果然,专注才是心流体验的最佳路径。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