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成本

原创

我有一个常用的软件工具,这个工具的功能和作用呢,不便言明,总之是可以帮助自己拓展更广阔的世界用的,也让自己可以打破信息的“次元壁”,不过度困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

这个工具的服务商,还是我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因为回国的缘故,为了寻找到比较靠谱的工具,连续在一个论坛的推介以及一篇博客的评论区中,看到了它的名字,才慕名前去它的网站。当时的套餐里有个很便宜的七天试用套餐,大概是几块钱的样子。运营起来非常之稳定,于是乎,自从我回国之后便使用至今。到现在为止四年多的时间里,我没有更换过其他的服务商,也可见它的服务的靠谱度。

为什么这么“吹捧”它,是因为如果你是这类型工具的使用者的话,你就知道,找到一个靠谱的、有效的且持续稳定的同类工具,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以往我的经验当中,但凡能持续使用半年以上,那就已经是烧高香了。所以,在这四年里,它用行动俘获了我的忠心,哪怕它其实在这四年当中,调整了数次套餐,也涨了数次价,甚至在上个月的时候,刚刚大幅升级了套餐的内容,也因此涨了这么多年以来最多的一次定价。这一次涨完,一年的订阅费用涨到了 300 多,而四年前首次购买的时候只有 180。当然,套餐内容还是有区别,升级的幅度也的确是大的,也能想象得到这背后的成本增加了不少。

实际上,每一次的服务与定价的调整,我虽然有过疑虑,但我没有一次在续费上是犹豫的。我对与它的信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服务体验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而我如果单纯因为价格的变化,弃而转投其他工具的“怀抱”,且不说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更重要的是我需要重新付出我的信任成本。而信任成本最大的门槛在于时间,只有服务的时长足够长,才会有更加充分的服务体验,最终做出那个决定性的决策。在这一件事情上,我既吃过亏,也获得过利。有前车之鉴作参照,自己当下的决策便变得立刻和果决。当然,即便价格比往前几乎翻了一倍,也仍然在我能够接受的范围里,是为第二层原因。

使用了四年了,为什么直到现在才会有这么大的感触?原因大概你也猜到了,今天下午,我收到了服务商发来的邮件。刚刚升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之后的今天,它正式通知我,他们决定停服了,并且公布了退款的具体流程。

那一刻,我赶紧联系了它的客服账号,被告知,因为精力不足以照顾和维护的缘由,不得不决定停止服务。虽然答案很简单,但我想,或许这个业务背后还是牵扯到了许多现实当中会出现的鸡零狗碎的糟心事。有可能是涨价之后依然覆盖不住成本——当然这个可能性并不大,不然不可能一年前就停止了新用户的注册,今年还升级了服务套餐。当然更大可能的原因是合伙人之间拆伙,一个人的精力无法覆盖等原因使然。

服务商还是很靠谱的,每个客户退款之后,他们延长了 90 天的服务时间,供大家寻找备选的工具使用。按套餐的费用来算,也算是给大家弥补了 100 块钱。其实从这一点上,也不难看出来主理人为客户着想的用心。这在这个充满激进理想和短期物欲的年代里,异常之可贵。其实就算它突然消失不见,封闭网站,卷款潜逃,实话讲我们没有任何手段和途径去找到它背后的人。但他们没有选择这样。

对于这一件事情,我惋惜到了极致,不光是为这个服务的终结,更是为失去了它背后这样一个或一群靠谱的运营者,还为自己未来这一个季度,可能会花费的额外的时间与金钱成本,去重新投入和建立新的信任成本这件事而微感焦虑。

这年头,信任的生意最好做,但信任的生意也最难做。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