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少年

原创

前段时间遇到了一名男子,年龄不大,二十郎当岁,正值最青春的样貌。跟其他同龄人稍显不同的是,他是一名“算命学”爱好者。不知曾经是什么样的机缘,引得他进入此道,从此以后,他几乎所有举棋不定的人生决策,都依赖于“算命”结果的推动。

能看出来,他不是一个有着城府的复杂的人,你还能在他的眼睛里,看到没有被生活磨灭的光亮。与人的交流之中,能感受到他的单纯与真诚。现在想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一直在搞“算命”的缘故,反倒周围的人不敢对他起什么异样的“歹心”,所以才让他拥有了相对清澈的环境,成长至此。无论如何,这也算是一种人生的幸事,至少截止至他当下的这个年龄。

我这人不算是一个完全信命的人,尤其是在更加年轻的时候,对于这种“传统文化”,始终是不屑一顾的。但近些年里,随着年岁的增长,糟心事儿的增多,人生起起伏伏数载,突然发现,其实作为一个人类个体,能够与所谓“命运”抗争的能力,终归还是小的。无论你如何的不服,生命的轨道似乎从来都不真的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你“斗”你的,它走它的,两不相干。当自己慢慢得越来越能够接受和包容生命里出现的那些随机性事件的时候,“任由它们发生”的心态之下,其实倒也是一种“信命”的形式。

我以前说过,我在面对一些不知结果的事件时,摸不清它们的脉络,搞不定它们的走向,我会在微信跟自己的对话框里,掷一枚“骰子”的表情包,点数越大越去做,点数越小越不做。但其实,每一次的投掷无论点数大小,几乎都还是会选择继续做下去。大的点数给自己以一种莫名的自信,小的点数也会给自己一种心虚的暗示。

这种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减少了很多过程当中的内耗,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放纵感,就算事儿不成,也不是我的责任。但弊端也慢慢凸显,有一些时候,选择与否只是一种简单的内耗,很快就会过去,但投一下骰子,点数不够的时候倒加深了自我怀疑。人做不到彻底的唯物,也做不到彻底的唯心,夹在中间做人做事儿,难免自寻烦扰。

我在是否使用这种“机制”上,反反复复。但我有一种特别的观察,当我的能量足够高,思路足够清晰,行动不断向前的过程里,我几乎不会想起来去投它,或者说,我自信自己的强大,不需要借助它的“力量”。而当我能量不足,持续低落,缺乏向前的斗志的时候,总会把所有的大事儿小事儿都扔给它。这种时候,越用往往越受挫。信心无法有效建立,能量就会持续走低。有时候,其实只是低能的一个小开头,但持续地被自我暗示推动着向前走,反倒给低能一个持续的推动力。

所以,能量这种事,“外援”不能长依赖,偶尔一下是一种有效的调剂,但凡成了一种假想的“依靠”,就会衍生出多样的不确定性出来。归根到底,最有效的力量,总是来自于自我的积累与沉淀,思想的聚集与涌动,行动的调动与持续,它们才是一个人“高能量”的保证。

把糟心的事情推给命运,把兴奋的事情归于自己。这才是唯心与唯物的处世哲学观,在现实当中的最佳实践。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