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5,整个小区突然断了电。不知是哪里的线路坏了,还是说,谁家用了超高功率的用电器,把整个小区都给弄“跳闸”了。
从窗户远远眺望过去,小区对面的四星级酒店也都“熄”了灯。对面的楼梯里,时不时闪现出手机电筒的影子,整个世界的光亮,只存在于更远更高的楼上,还有在浅薄的雾霾之中,若隐若现的月亮的身影。
当这个世界失了光明,那些消匿于世界当中的声音“精灵”们便一个接着一个,蹦跳了出来。此时此刻,你完全不能忽略他们的存在。暖气管道里的注水声叮叮当当,清脆悦耳;墙上钟表的指针声音,像极了匆忙赶路的上班族,一刻也不停歇;沙发后窗台上的发财树,小心翼翼地落下来了它发黄的叶子。窗外突然也消了声,刚才在楼底下熙熙攘攘的叫嚷声匿了迹,往来的车轮声、汽笛声、外卖小哥电动车压过减速带的动静,也都像是听从了指挥一般停下了动静。这个指挥唯独无法指挥天上的事儿,所以,偶尔一架飞机飞过,那平日里不曾察觉到的遥远的轰鸣声,便格外清晰。
我有了一种盲人的错觉,我也终于明白了曾经的某个模拟盲人生活的实验里,把人的眼睛蒙上,耳朵便立刻警觉和灵敏了起来。那些平日里关注不到的小小声响,此刻构成了我的全部世界。
我该做些什么呢?
电视里的剧集在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床头的书也没了发挥余热的场所,手机的电量只有不到 40%,还得省着用,独独庆幸的是,还有这台下午在公司充满电的电脑,容我为这漆黑一片的世界,再添点噼里啪啦的声响。
倒也是一种别样的惬意和难得的停滞,除了箱冷冻室里的那些牛排让我担忧之外,几年难遇的一次黑暗,不失为一种让人充分放松的情趣。此刻的我在想着,可千万别有人来打扰我。任何言语、行为、动作,对这个世界而言都显得异常唐突,它们不属于这个平行世界。
停电这个事情,似乎只发生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家里还有一只破败不堪的手电筒,那时,楼下的小卖店里还能买到五毛钱一只的白蜡烛。我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总是搞“限电”,按理说,对于能源大省的山西而言,不应当出现所谓的能源紧张之说,但“限电”的的确确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种社会缩影。现在回想,或许终究是能源外输带来的内供不足的影响。
那个时候,停了电的我们,都在做些什么?那会儿可没有智能手机,家里还没有网络和电脑,我们一家的娱乐活动,仅仅局限在那个有了些许念头的“大屁股”电视上。学生时期的我,也没那么大的兴致去读其他课外书。蜡烛的作用,大概只能支持着我们一家人,把一日必需的生活步骤了结,然后点着灯把当天的作业写完。夏天的晚上,楼下乘凉的人,往往比在家里窝着的人更多。毕竟,那是个空调还没普及的年代,那是一个赛博世界还没有那么精彩的时期。所以,停电的日子里,楼下、街边,那是一个更加热闹的世界。
其实,当下经历着的事情,以前都无数次经历过。但令人唏嘘的是,这纯黑的幕布反而成了一种稀奇事儿。它也的确是稀奇,在这快节奏又吵闹的城市里,能拥有片刻的宁静,能回忆一下儿时的光景,当然既奢侈又稀奇。
抛开牛排不管,我倒还真的希望,这片黑暗能持续上一整个夜晚。然而,此刻,22:15,这片光亮,它又回来了,我们,也又都回来了。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