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大同

原创

《观》by ChatGPT
《观》by ChatGPT

阔别还没一个月,便又踏上了大同的旅程,如果不是真的爱,或许你很难想象,为什么一个人能在一个月内来这里两回?

当然,这一回的契机,总归还是并不一样,参与的主角们也有所不同。国庆假期过后,前几个月说定的团建之旅终于提上了议程,什么地方离北京不远,且能满足两三日的游览,且性价比更高,综合时间、景点、项目、饮食、预算之后,旅游淡季的大同,就成了不二的选择。

所以,我为什么爱大同,可见一斑。

虽然人的衰老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我依然认为,年龄的增长,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医美。就像我对于历史认知上的迁移与变化,是我十几岁二十岁时所不可能获得的。我曾经无数回分享过年轻时候对于历史的认知偏见,而当时有多自傲,现在就有多打脸。

人在这个地球上,渺小到不行。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更是如一粒粒尘埃一般的存在。但就是这样一粒粒的尘埃,在时间的缝隙里,造就了无数绚烂的文明。能够承载着这些恢宏历史的实体,除了口耳相传下来,但不一定能够确切证实的文字与信息之外,剩下的,当然是那些经历岁月变迁,在历史的车轮辗过之处,所留下来的那些逐渐在岁月当中消磨,我们却幸运得依旧能够瞥见三分的古迹。

年轻时的我,不懂,也不愿意懂。现在的我,还是不懂,却愿意去懂。

人的发展也是遵循着历史的规律的。什么事情,都要经历过从零到有、再趋于无限的过程。人的认知依然如此,但又有不同。就像我对于历史的看法,实际上是经历过从零到有再向负发展的过程,然后才是从负转正,再一步步向前拓展。当然,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即「波动性」常有。

但,年龄的增长教会我的最佳一课,竟然也关乎于历史发展本身:即如何看待「波动性」?如果只是看一个点,事物的发展便只是坐标系里的一个二维坐标值;但如果看一个短的时间区间,它可能会在单一的波峰波谷的趋势当中,它是一条向上或向下或恰逢转折的平滑曲线段;可如果我们拉长到十年、五十年甚至是百年以上的时间维度的时候,「波动性」很可能就消失了,它要么在时间的流逝里一起“消亡”,要么乘上时间的复利的马车,指数上升,一往无前。

所以,以历史观来论人论事,宏观地去对待当下遇到的暂时解不开的结,或是短时的巅峰,它都能给予人不一样的世界观。而我以为,所谓「达观」的境界,便是以历史观看事物的方式方能达到的地方。

当然,怎么获得历史观,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多读书,广读书,必然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一环。因为书,尤其是好书,能让你纵览一段“历史”,无论这段“历史”写的是什么,是谁的。另外,就是常游历。我没有用旅游二字,说明它俩有本质的不同。游历是一种探索与体验。玄乎点讲,能经得起时间磨砺的事物,自身本有其厚重的磁场与能量场,置身于其间的最大魅力来自于,你只有在那一刻才能深刻理解自我的渺小,同样,也只有在那一刻,你才会充分信赖自我可以无限强大。

又见大同,但每一次到访,必然与众不同。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