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出游的日子里,烘托起来了我的另一个与自己之间的“胜负欲”。因为每日里都在到处溜达,所以单天的走路步数都在万步以上。无论是身体上的反应,或是微信运动里上万步的正反馈,都让我觉得,即便我的确没有太多时间专程去锻炼,每天一万步也能让我至少有一个打底儿的运动量,身体机能不至于更差。
回到北京的工作日常里,想要像出去玩儿一样的走路频率,基本上是“痴人说梦”,但“10000”这个数字,还是刻进了心里。回来的第一天,即便是午间在楼下溜达了一圈,一日的步数也还是定格在了 7000 多步上。
啥事儿都怕对比,即便是自己与自己。“不甘心”的我,在第二天刻意将自己的走路半径扩大,午后或餐后的时间,溜达的时间拓展到了 20 分钟到半小时。也因此,自己的运动步数基本稳定在了万步水平。
我自己的走路风格,并不似很多人那般紧急,尽管营养师曾经跟我说过,减肥最快的方式是快走。如果是以前,我大概率会遵循其意见,把这 30 分钟的走路时间压缩到 20 分钟,赶紧上楼去干自己活儿。但假期之后,走路在我这里成为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它不简单是增加我日常运动量的一种途径,更多的是一种培养休闲心境的最佳入口。所以,我走路速率并快,或者说,我在努力控制自己的行走速度。
单纯降低速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走路本身,并不那么有趣,尤其是在城市里。所以,你需要为它增添更多能够吸引你的东西。我的方式是,去观察,去主动观察,甚至是去刻意观察。路边的一个休息的滴滴司机、商场里来回转悠的孕妇、甚至是街边庞大的高压电塔上的太阳能板,都可以成为我们脑子里另一个故事的主角或主体。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嵌在本能里的天然创造力,每一个人都是独立且独特的故事讲述者,你和你的眼中,有着不一样的 Ta。请相信我,这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当这个阀门被打开时,你会迎来一个新的世界。也因此,走路这件事情,或者说在城市里走路这件事——我当然更喜欢在乡间、绿茵旁、碧水边、青山中行走——变得不再那般无聊,即便是在快节奏的北京城中,你也会觉得,原来,只要你能慢下来,只要你细心观察,总会看到不一样的美的东西。它可能只是蓝天白云下的定格的一张美景,它可能是身旁走过的一位翩然的少女,它可能是路边公园篮球场里打球的少年,它可能是路边台阶上坐着休息着的外卖小哥,它甚至可能是那些在不同场景里匆匆忙忙赶路的路人……
那个时候,你会发现,世间的一切都可以称之为美,区别只在于,你以什么样的心境去看它,去观察它。在很多其他的事情上,我们未见得需要改变自己,但在看到美的这一件事情里,或许,稍稍改变一下心境,就会让自己享受到不同。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