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到家,看了一小会电视,却没能想到,竟然困到靠在沙发上睡着了。这一下子,才反应过来,这一日,在昏昏沉沉当中,已然过去,不曾回来。困倦之声,在今天的一日光经历,不绝于耳。哈欠,是今日的“座右铭”。
我跟同事聊起来,说一早六点多其实就醒了,但觉得时间还早,就闭上眼,又尝试着睡了过去。不知道,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如果自然醒的那一刻没有立刻起床,再睡下去靠闹铃叫醒,便会像一夜没睡一样,困顿一整天?从生理学的角度讲,这个是有理论依据的。人的睡眠有“周期”的概念,虽然不同个体有差异,但一个“周期”的长短至少会在 2 个小时以上。人们会在某一时刻自然醒,除了惊醒之外,一般都是在睡眠周期的末尾。所以,自然醒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异常清醒。但如果睡眠不能走过整个周期,就“被迫”醒来,相当于,这个“疗程”还没有结束,就被迫“停药”,效果可想而知。
这种在自然醒后,选择立刻继续睡的身体“策略”,在工作日的早晨,又会迎来新的挑战与压力的是,即便身体能快速再次适应睡眠的环境,意识层面却已然有了“一个小时后要起床上班”的自觉。所以,这时的再次入睡,往往伴随着“警惕”之声,在那种半睡半醒之间,往往总有一个时刻准备着,等待着那个铃声侵扰的到来。因而,这个时候,很难真正意义上做到更沉浸的入睡,从而也会加重这一个小段睡眠的负面效应。
抵挡这一切的推手,第一步,还是要尽量早地睡,不主动去熬夜,来给自己相对已经平稳的睡眠与身体,创造更多的影响变量。我的亲身体验是,从晚睡的状态调整到早睡的状态,是需要克服更多的身体的“阻力”的;而调整好的早睡状态,却只需要两个熬夜,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被打破。晚睡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你可以拥有晚起的条件。但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打工人而言,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种疲惫感,会一层一层地再叠加上白日里地辛劳。如果中午能有个小憩的习惯可能还好,如果没有的话,身体的虚耗会不断加重,直到有那么一天,轻松的状态不再回来,你所面对的世界里,只有无尽的劳累与疲惫。
其实,你会发现,我所分享的,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父母和学校所告知的很基础的道理了。但反而,在越来越长大的环境里,越来越自主的人生阶段中,我们反而距离这个最简单的人生法则,越来越远。有客观的工作条件的制约,比如在一线城市里的如 996 一般的加班文化。但我以为,其实个人的主观上的选择,是要占据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缘由的。我们现在的世界,可太丰富多彩了,你可以有星光灿烂的夜生活可以过,你也可以沉浸在永远不会无聊的网络世界里不停冲浪。总之,长夜就算再漫漫,也不够我享受生活所需的十分之一时间。
“众所周知”,我的睡眠一直有很大的问题,无论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还是梦魇多梦,亦或是其他,但我意识到晚睡与早睡对我自己的精神力的影响,不过也就是最近这半年以来的事情。而当我把长久以来熬夜的习性,通过一点一点的前移,终于让它稳定在“十一点上床、十二点前入睡”的时间盒子里之后,我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首当其冲的是,白日里的精气神和专注力。
但国庆假期的中间几日里,这样的习性,又慢慢被自己打破,连续半月,自己的作息又紊乱了起来,直接的后果,就是假期后的这几日工作中,熟悉的那些个不甚喜欢的疲倦状态,又时不时地光顾到我的生活里来。当体会过一日充满精神头的日子之后,这种感觉,便变得让人异常厌恶,却无法立刻扭转,即时摆脱。
人们常说,人的一生,健康是 1,其他都是后面附属的 0。而在健康这件事情上,我以为,睡眠是构成健康的 1,有个睡眠的第一步,才有其他的更多的 0。事情远比想象中的更简单,我们只需要,第一步从早睡开始做起。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