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太原人

原创

《人山人海》by ChatGPT
《人山人海》by ChatGPT

本篇文章写成于午夜后,在我微醺之时。

朋友,或哥们儿,这个词,在家乡,有着独特的意味。如果说,在北京,偶尔的哥们相见,是一种“抱团取暖”似的温柔,那么,在家乡的亲朋相见,有着独属于它的日常情怀。当一切的关系,脱离开那个让人一旦进入就焦虑万分的环境之外时,所有的情感交汇,更加顺理成章,也更加坦然而自然。尤其是,我们曾经是一起在帝都那样“卷卷”的环境里共同打拼过的人。

以一个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太原这一座城市,有着别一样的不同感。我总觉得,太原与我去过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一样。就像今天,机缘巧合之下,我去往离我很近的那一座奥特莱斯商圈——对,我没有唤作商场,因为它已经自成一套独有的商业环境与体系——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独立”的商圈,竟然吸引到了这么多的人,以至于,交警不得不在交通主干道上划定警戒线,疏导交通流。这样的情境,我只在北京开设重要会议途经长安街时遇到过,在那之外,只有鸟巢附近某位明星召开演唱会时有听说过。谁能想到,仅仅是一个假期的日常,也仅仅是在一个商业环境的所属范围内,能引来如此众多的客流,以至于不得不紧急安排公务人员进行引流和疏导。在昨日的晋祠博物馆景区,我倒是能理解,在一个偏隅之处的商场,竟也能有如此之光景,不得不令我咋舌。

我并不是第一次来这家奥莱。半年之前,我曾经在这里偶遇到了我心仪的那一件衣裳。但动辄五六百块钱一件的帽衫,还是让我望而却步。我在价格与价值之间做了最为两难的选择,最后决定放弃了它。或许是我对这一件衣裳有所执念,所以在那之后,当我辗转于各地的时候,我总还是会不自觉地光顾各地奥莱的这一家品牌专卖,以期能够看到另一种匹配其价值的价格出现。今天的这一次“拜访”,多少也源自于这一执念的徘徊。但你肯定还是没有想到,即便如此,到最后离开奥莱的那一刻,我依然还是没有将其收入囊中。这是不是也说明,它无论再怎么好,也没有真正敌过我内心深处的价值判断呢?

但我始终不解的是,我所前往的太原天美奥莱,真真儿的成为了一个“网红”之地。那一刻,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太原人民这个购买力,这是不要钱么?

没错,这就是我当时的判断。说是人山人海的确略显夸张,但没见过世面的我,大概自从互联网电商开始崛起——估摸着至少七八年之前——到现在,我就没再在任何一个商场里,见过这么多的人!你更想不到的是,卡着入口处的两个品牌,NIKE 和 Adidas,竟然拉起来了警戒线,限流入场。无论是三件 4.5 折或是满 1088 打 5.5 折,都足够成为一种极富于吸引力的“噱头”一般的存在。以 NIKE 为例,它的品牌受众构成基本覆盖了少、青、中三个最为主流的群体,在我的观察里,进店的消费者很难有空手而归的情境存在——包括我。

我不禁在思考,因为我在太原的关系圈层当中,收入水平能有进阶的“选手”们少之又少,但无论是在吃喝玩乐上的开支水平来看,大家普遍呈现出不亚于北京的消费水平。这一定跟太原人民的负债水平相对较低有很大的关系——我熟悉的朋友们几乎连房贷都不怎么触碰。但你肯定是想象不到,即便都是奥莱,太原奥莱的品牌价格,其实是普遍高于北京的——这仅以我曾经的几次同时期的闲逛奥莱的经历作为对比和参照,包括那一件至今未入手的帽衫的价格。所以,这成为了其中之一的“未解之谜”。

第二个“未解之谜”,你一定想象不到。我发现,太原人民不结婚不生孩子则已,但凡生孩子,二胎的比重在全国一定名列前茅。当然,这一点,并没有统计学数据作为支撑,仅仅是我观察之后的一种推论。

清明节前后,我带着我妈前往太原植物园参观。某种意义上,太原植物园是一个很值得的“遛娃”之所,它的植物种类覆盖,在北方诸多城市里,一定排得上名号。在场馆之外,是更大的以公园为主题的设置,公园的面积是植物博物馆的十数倍。参观的过程里,你会发现,许许多多父母携带着的孩子,多数不止是一个。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在公园这样的地方常见到,在商场里更是司空见惯。比如说今天的奥特莱斯,比如说晚上我经过的另一家市中心区位的商场。我跟我妈说,北京的游乐园里,诸如欢乐谷,成年人绝对占多数;但在太原,是完全相反的情景,无论是在公园、商场,以及远在郊县的方特游乐场里,你能看到的人口分布,也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

我想,「生二胎」是另一种底气的存在,这种社会现象的背后,一定是有很多层面的支持——包括社会、经济、人口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我只能说,我在北京生活的朋友们,即便是北京人,即便再富足,也很难真的那么有勇气,来选择步入「二胎」的生活里。在这一点上,相隔不过五百公里、经济发展那么不同步的二者,却有着显而易见的不同,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真正的「安全感」究竟来自于何处?

当然,神奇的地方还有更多处。比方说,人山人海的迎泽大街里,不乏出现越来越多的太原本土居民。在北京,当一个地方成为“网红”打卡地的时候,在本地居住的人们,是一定不会再客流高峰时拜访这些地方。但在太原,真的不一样。哪里人越多,人们越愿意往哪里去钻。我很能同理这一点的是,比如昨天的晋祠、天龙山之行,我明明知道往来的游客甚众,我也愿意去凑一份热闹。我是觉得,热闹是属于一个假日独有的氛围,我们去参观一个名胜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去凑那一份热闹,看那么多的人,即便“人从众”之下,参观的体验会打折扣,但它就是一种独特的氛围的存在。如果一个值得逛的地方,门庭冷落,鲜少人知,我想我大概率也不会真的会因为这个地方独有的历史韵味,而被吸引前往。

人类终究是社会性动物,人的底色当中,“爱热闹”也是其中之一的一种体现。我的认可,需要更多的人的认可的佐证,我想,这是我们在明明得知游客众多之下,还愿意前往凑一凑热闹的重要缘由。然而,在北京的时候,我却从来没有凑过这样的热闹,从未有过。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