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dline 的慌乱感

原创

《deadline 的魔咒》 by ChatGPT
《deadline 的魔咒》 by ChatGPT

我们每一个人总会有拖延,但不得不说,拖延症总有尽头。每每逼近 deadline(牛马人俗称“死线”)时,再不重要的事情,都会被迫逼上“梁山”。紧迫感一下子绷了起来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立刻像上了发条一样,令人不得不觉得紧张。

对于做保险这行而言,“停售”在这几年里,几乎成为了近乎于“日常便饭”一般的存在。每年不来上一两回,似乎总会觉得身子不爽,像是没干过活儿一样。以往,我们总是与自己的拖延症相对抗,但每每到了“停售”这一时刻时,却逼着自己成为了那个时刻不停“催作业”的人。那一刻,我们不得不醒悟一件事儿,为什么明明是当事客户自己的事情,可 TA 却不上心到把自己“逼”进了没有时间缝隙的截止日期上?

看人如镜子,照出的却是我们自己。当那一刻终于还是要逼近到来的时候,我却也在反思我自己,原来拖延症是这般的不好。以往工作也好、学习也罢,压点儿交作业,不见得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但保险终究还是不一样,它切实关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的「人」或「钱」的问题。但终究是金融与民生的关键领域,强监管的益处显而易见,但时不时来一场「一刀切」,就不得不让人的节奏立马加速了起来。像这一回,本来就已经在一匹“快马”上了,在将近deadline时,又狠狠抽上了一“鞭子”。于是,原本还有充足时间余地的另些看官们,便不得不被催促着,赶快入局。对,我们的措辞都变得不一样了,这之前,我们用的词是“尽快”。看似只差一个字,但情绪上完全不同。

我在想,“催人”真的不是一件让人利爽的活计。催促本身因人而异,既要在照顾对方的情绪上做到足够的安抚,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反弹,还需要充分、准确的将信息甚至是必要的情绪给到位,并且还要适时地对反复不坚定的朋友,在恰当的时机给上“一脚”。不得不说,这个活儿属实不是个“性价比”很高的活儿,不断地琢磨与消耗,是我在这个事情上最大的阻尼。能支撑我穿越万险走下来的那个支撑,无非还是“普渡众生”的万般情结,想到我做这样一件为对方好的事情,也是广积善缘,累积功德,在这些年里,我便也逐渐真的“放过了”自己,琢磨与内耗,也慢慢变成了动力。

我依然觉得,无论这种慌乱感或紧迫感,是来自于主观还是客观——本质上肯定都是主观——挨着 deadline 往前走,终归不是成就之道。于当事者而言,平添了无谓的压力与负担——精神上或物质上——于协助者或催盯者(如我)而言,也乱了基本的工作章法或节奏,比如今天,比如现在,明明是已经进入休假的模式,跨越山海来参加朋友的婚礼,却从上了高铁开始,到到站后被接到宾馆里,就一直处在高速运转的工作模式里。今天一个下午,我打了我干保险以来单日数量最多的电话。第一次来阳泉的我,竟然整个下午,抽不出1个小时时间,去这座煤城、这座山城里逛一逛。

总算,在天色将黑,等待客户朋友们确认回复信息的间隙里,靠着碎片化的这点儿时间,我也写完了这一篇。可以出门去到处逛逛了。

再向宇宙再许个更宏大的愿望,希望更多的人,能更加有闲、也更加有钱,总之,凡事能有更多的余地,彻底从deadline的魔咒当中摆脱出来。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