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写作这件事

原创

某种意义上讲,我并不喜深夜写作这件事,但却时不时地,我又不得不成为了“深夜写作”的重度用户。我不喜欢的理由,你听起来可能都会觉得可笑,因为我已经出现了很多次,在打瞌睡之间,写完了当天的文章。如果硬要掰扯,那些文章都属于“半成品”,但昏睡前和清醒后,虽然中间可能就只有三五分钟的“宕机”空隙,面对着同样一篇文字,却仿佛隔了两个不同的平行世界。我至少在三五次这样的情景下,没再续写,便直接发布了出去。“发布”的动作,赋予了当天那一篇文章的完整性。有意思的是,当我再回头来去阅读那几篇自以为“不堪入目”的文章时,反倒觉得,停下来的那个位置「刚刚好」。

深夜写作,还会面临另外一个风险点,就是白天猛然想到的某一个选题,会在相隔大半日后的深夜无处动笔,正如我今天本来想写的另外一个关于“两难”的奇思怪想,当我在深夜到家,靠在床头、抱着电脑准备来上一波“奋笔疾书”之时,我却迷失在了寻找一早的那个独特情绪的过程当中,然而又久觅不得。这个时候,我知道这篇文章,至少在今日的这个时刻,难以成文,不如放下。

晚上回来的时候,我跟娟妹聊到了团队管理,说起我曾经手里的人都离开了团队,离开了这个行业。娟妹问我,“你有复盘过,他们为什么留不住?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吗?”

而我说:“这是他们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她有一些小小的吃惊,毕竟,这话从 INFJ 的我口中说出来,很不像她了解的我,也确实不像我。当然,这表面上的确是一种玩笑话,因为“复盘”这件事情,我已经做过很多遍了,我自然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但实际上,我的回答,也是现在最真实的反馈。

我们当下这个社会两极分化得非常奇怪。网络喷子们,天天在网上不明所以地骂人,一切坏事尽数与己无关,无端指责变成了群体范围里的“政治正确”。只把事件归因给他人,是社会的一大群体对待陌生人的方式。但同时,这个社会的道德准则里,其实倡导的是与其相反的“教条”,当一件事情发展不对的时候,「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当然不错,无论是从意识形态上还是实操方法论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但是,极端化色彩之下的它,又变成了另外的一种“畸形”的样子,我们在实务中,常常的习惯是「只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这,是一年以前过去的我的惯常经历。

后来,我发现,一味苛责自己,一味地只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带来的,更多的是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就像团队招募这件事情,在那之后我停了近一年半的时间。直到我真正明白,对于一件事情的发展,起作用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归根到底,意愿强烈与否决定了结果好坏的 90%,剩余的才是看技能或努力。保险行业的管理范式,与传统行业毕竟不同。既往我在团队管理上的“失败”,归根到底是那些伙伴的意愿度不够或者难以持续造成的。如果一个人不想要的时候,你给再多的技能或能力上的支持,都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从那一刻起,我也放过了我自己。

我也明白了,自己远没有自己预期的那般伟大,我们既影响不了多少人,我们也帮助不了多少人。我们能做的,更多的是助推,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绝非是改变。能被轻易改变的人,也会很容易再轻易变回去。

最后,深夜是入眠的时间,既不适合思考,也不适合写作。深夜写作是个部分日子里“不得不”的不良示范,切莫仿照。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