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过去成为过去

原创

我用过很多备忘录或是记事类的 App,包括被很多人推崇的 Things 和滴答清单。每一个 App 在开始用的时候,都兴奋异常,总觉得,通过这样“科学化”的管理,能让自己的人生效率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但实际上,现实是另一个版本。个人管理软件的使用,常常会成为一种工具上的负担。我总是期望把日常生活里、工作中、脑海里的所有事项,放到一个地方,清晰、条理、事无巨细地管理起来,但带来的反作用是,人会被细节之事分散掉注意力,失去了掌控的核心。最后你会发现,待办事项里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数量越来越多,然而每天能够勾选完成的项目,越来越赶不上新增项目的速度。最后它就成为了一种别样的负累。如果说,没用 App 之前是在凌乱中随性漫步的话,用过 App 后就变成了负了千斤重走在了光明大道上。

当然,工具的使用一定是有技巧的。会用工具与不会用工具,在结果上,一定导向的是不同面。后来,我搁置了这类型的工具,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几乎不再使用它们。很多时候,是你心理上很难面对那一整列怎么做都做不完的项目,它就像是你面对着的一座高山,爬不过、搬不走、绕不开。所以,就不用,就逃避。

然而,一个人对于自己,应当还是有所管理的。后来,我还是期望通过某一种方式,来协调自己对于事务的管理动作。再加之,记忆力属实是不及更年轻的时候了。很多事情觉得自己一定记得住,但临到事情前,总会发生遗忘的情况。但我希望这个实现方式,越轻便、越简单、越好。

刚开始,我只是为了记下当下的一个想法或者灵感,在微信里点开跟自己的对话框,把这件事情简洁地记下来发给自己。久而久之,这倒成为了一个收集信息、选题以及待办事项“卡片”的“抽屉”,任何临时兴起的想法,都会在这里出现。它是个临时的中转站,用以暂时储存那些还未来得及实践、或是亟待完善的想法或内容。也因此,我还会进阶地做一件事情,就是当某一个想法实践过、某一个选题叙写完以及某一个待办事项处理完成,我都会把对应的内容,从对话里删除,仿佛它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一般。但其实,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变换成了另外的样子。实践会确定想法的可行性,进而转化出成果来;写作会将选题进行深度的剖析,最后落成一篇篇的文字;事务性的工作也会一点点地被“清理”完毕。这些临时的想法,都有一个“成品”的归处,而这些原点最终都会成为过去式。

工作上的许多事,需要有所记录与复盘,形成对应的文档进行留存,供后人检索和查询。但人自己生活当中的绝大多数事情,过度记录,只会成为人生的巨大负担。这就像是中国人的地下室、外国人的车库里,总是堆满了七七八八的杂物件儿。但实际上,这辈子你可能都不会再去翻找其中的任何一件东西。因为当需要使用它的时候,翻找的困难度之下,还不如再买一件来得高效。所以,当明知道自己在整理和检索上的困境之后,最好的方式是用完以后,判断大概率不再使用的话,扔掉就好。对于自我的管理和大脑的管理,是一样的道理,不需要再留存的东西,舍弃是最具有效性且最没有负担的方式。真的需要的时候,大不了再重头来一遍,又不是多大的断档,重复的成本能有多高?

过去的事情过去就好,不见得非得每一件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才不算白过。过去的事成为过去,人才能更加轻松地向前行。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