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了一整日,连睡个下午觉都无法缓解。我总结开来,大概有那么几个可能性的原因。
第一个最可能的,应该是这一周持续“加班”的缘故。本来“搭建系统”这件事儿,并不是个「一定要干」的活儿,但我们这个团队吧,一旦开干,就会把工作的成果预期提上来,于是,当同伴提出了想法和需求后,思考半晌,便有了这个搭建会员系统的「完美解决方案」。我接这个活儿的原因,倒是很简单。之前看到过很多人把「流程自动化」运用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比如说同步读书和观影笔记,比如说借助 AI 实现想要信息筛选和抓取后,再通过「自动流」进行定期的汇总和推送,等等。
「自动流」这件事儿,我时不时地会在各种书籍或文章里读到关于它的信息,看在眼里,痒在心里。但终归没有实践的机会。某位名人说过一句话,我深表赞同,提出问题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提供解决方案。我之所以没能动起来,是因为我不知道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一回,当「问题」直接抛出来的时候,我发现了用「流程自动化」思路来解决的必要性。所以,就有了后面的一系列的尝试。
这一系列的尝试与亲身实践里,包括了 AI 大模型的协助(Gemini & ChatGPT),它们给我提供了解决方案的思路以及产品建议;包括「流程自动化」平台 Zapier、Make、IFTTT、腾讯轻联、简集云等工具的逐个尝试;包括「表单收集」工具如维格表、飞书多维表格、Airtable、AItable、Google sheets、Excel 365、问卷星、金数据等多种工具的打通试验;以及唯一的一个最优解的端口管理和系统可视化界面的解决方案,Softr(强烈安利,它搭配数据库 Airtable或Google sheets 简直不要太好用)。如果真要复盘整个过程,我可能会总结出一篇避坑的方法论文章出来。
思路并不复杂,解决方案从结果看,就是在最初 Gemini 给的模型里多加了一道流程,本质上也很简单。难点可以说全在「技术」也就是「代码」的层面。即便这所有的工具都是「0 代码」工具,但「0 代码」只是代表着你不需要会写代码,但经常地,你需要会读和看一些简单代码,尤其是出现了 bug 的时候,你得知道问题出在哪,自己(包含 AI)有没有能力解决,没能力解决的备选方案又是什么。我在这个上面,花了太多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我换了那么多自动流平台的原因,因为在没有代码基础的前提下,绝大多数的平台,都只能解决我“半个”问题,剩下“半个”,会代码的人可能能立刻想出来方法搞定,而我却不能,便只能寄希望于新平台的迁移。更要命的是,我发现这个活儿吧,不好中断,睡一觉起来,往往这个活儿又得从头再试推翻再来。
所以,我干不了程序员的活儿,就熬了几天夜,身体便各种上火。如果头痛的主因是来自于因此造成的觉不够的话,那我对我的那些程序员朋友便产生了最强的同理心,你们真的挺辛苦的。怪不得“猝死”风险那么高,这真不是人干的活儿。你们理所应当,就该拿那么高的薪水!
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感染了啥不知名的病毒吧。昨儿同事倒下了,我才刚说自己对各路病毒免疫,今天就成了这副样子。但症状也就局限在止不住的头痛、以及咽痛和流涕的症状上。
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醉咖啡」后遗症。毕竟这股子消散不了的头痛,发生在这之后的第三天里。
什么原因暂且难论,但我知道在中医上看,我是上了「大火」的。身体的各种症状都在跟我讲述一件事,就是身体里充满了让人“干燥”的火气。
我没想过立时半刻找到什么样的方式治愈这股子头痛,喝完了最后一杯水的我,立刻上了床,想着赶紧睡,睡一觉可能也就过去了。最起码睡着的过程里,不会痛感那么明显。
只是没有想到,躺在床上后,打了一通长达三小时的电话,不由得让我的大脑在一天中最应当彻底放空的时刻,来了一次职业发展的大复盘和大规划。嘴不停的时候,脑子就无法停下来,听人建议和意见的时候,自己也不得不套用到当下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里,寻求解法。最后,神奇(经)般得,在临近午夜的时刻。形成了一个从回忆、陈述、思考、表达、接收、反思到辩论再输出的思维全闭环。我因为一天头痛而停滞的脑细胞,在这一瞬间被激活运转了起来。挂电话的那一刻,23:45,我竟然脑袋没有白天那么得痛了。
这个事儿里透露着「荒谬」,我因为头痛而暂停了今天一天所有跟思考有关系的事情,纯纯粹粹当了一天「白痴」之后头痛越发明显,最后却因为干了一件跟思考有关联的事情而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这究竟是哪门子的道理?早知道是这样子的话,今儿就能把那本拖沓已久的新书读完了,就能早早动笔结束了今天的文章,不至于在发表时间上,开了这个延迟的天窗。
所以吧,每个人对自己要有准确的评估和预期,包括身体上的和思维上的。你是什么样的人,终究是什么样的人,你的身体、心灵和大脑都会以它们舒适或不适的表征告诉(诫)你,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适合你的。
对于我吧,思考——哪怕是看似无意义的思考——可能能治百病。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