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的时间,大半用来给新人上课。我渐渐开始,有一些摸到门道的感觉。同样一堂课,这是循环开讲的第二轮。比起上一轮的试验来说,今天其实增加了更多的互动内容和训练内容。包括上一周我自己刚刚学到的培训技巧和新知,也尝试增加到了今天的课程内容里,从我的感官体验上,我自觉不错,不算完美,但稳中有升。
自从发现,当老师是最好的一种学习之后,每每遇到新的我感兴趣的培训课程时,我增加了另外一个视角,不再单一地只作为一名学员的身份学习课程的内容,更同时在学习当堂老师的授课技巧,还在心里演练如果是我来讲这些内容的话,我该如何复刻成自己的话。所以,现在的学习比以往有趣很多,除了知识,还多了公众演讲的训练。
我觉得很值得庆幸的是,不光是我在通过当老师的角色,来帮助学员成长,我自己本身也在过程当中逐步收获自己的成长。可能“好为人师”本身就是我底子上的性格,而逐步的实践,也同步增进了我如何成为人师的认知与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技能。
事实上,我对于当老师授课,也慢慢有了更多的体会。能够讲好制式化的课程,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是第一步;而实务当中的培训与学校的学习终究不同,它更需要的是引导与训练。知识的接收,永远都不难,难的是转化。而一位好的老师,更需要成为一名好的教练才行。毕竟,这不是纯课堂,大家也不是为了学习纯知识来的。
回到当老师的体验上,我曾经说过,那是一种强能量的交互场。你在通过知识或训练本身交付你自身的能量,你也在通过学员的反馈、进步、收获来获得他们给予你的能量。这种交互,相比于任何一种社交场而言,都正向得多。可以说,你跟朋友或客户的关系里,不见得总是能有能量上的循环互补,但在课堂的场域里,你们可以。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这个场域里的主角,但你是这个场域的主导者。而这个主导者,在旁人的眼里,可能自带光环,闪闪发光。这是某一个同事对我说的原话,我虽然有一种不配得感在其中,但我心里却乐开了花。
老师,我认为是一个必须要做但是要审慎为之的角色。要做的原因是既在帮助他人,也在成就自己。但慎重的地方是,如果做不到自己能力里万全的好,切莫成为耽误他人成长的一员。自然,没有客观意义上绝对的万全,但可以有自己认知与能力边界内的最好。
就像故事里形容的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老师,得有一种不遗余力的魄力。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