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觉得见客户是一件极其有趣味的事情,尤其是新的之前并不认识的客户,会无形之中开拓出不一样的视野和几乎全新的世界,以及世界观。
今天的客户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我其实在涉及到宗教信仰的朋友面前,会带着一种敬畏之心,尤其是日常生活里并不太经常有交集的一些宗教的信徒们。虽然基督徒可能是我们身边很庞大的一群人,但或许是因为种种不能言明的原因,他们反而是我们身边相对比较低调的存在。
我有很多很好的朋友都是耶稣的信仰者,哪怕他们所选择的宗教派系或许有所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是非常好的人。有很多时候,我亦好奇,是他们天性如此,还是信仰塑造了他们的性格?这是一个可以辩证的话题,但我想,答案也是辩证的。
今天的这位朋友,是团队新人的准客户,而我是陪访老师的角色。
交流比我预想的顺畅很多,因为有很多事情的沟通上,我们几乎没有太大的障碍。只是,我还是觉得有很多很值得探讨的地方,可以写出来给自己未来的记忆留个备份,做个参考。
这是一个资产量比较高的准客户。听伙伴的“小道消息”说,Ta 人生的第一桶金来自于一次虔诚祈祷之后的“豪赌”,Ta 赌上了几乎所有的身家,投入到了某只股票里,靠此实现了原始资本的飞跃积累。
听上去像是个“神”话。但我想传说总是有很多粉饰,我大胆猜测,可能这个传说里,祈祷是真的,豪赌也是真的,但二者之间的绝对关系是否为真,无从判断。
后来,Ta 就专职于做投资和理财,这么多年下来,Ta 的资产量稳定增值,扩充数倍,当然具体不详。
Ta 也是一个很好的人,“爱出者爱返”,在 Ta 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甚至 Ta 在做很多无私的、公益的奉献。我与 Ta 的年纪应该不会差很多,但是很明显,Ta 身上有一种很难得的松弛感。怎么来形容这种松弛感呢?大抵就是,Ta 不太跟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较真。
就连这一次的会面,Ta 都很直接和坦然地说,只是因为我这个小伙伴的缘故,希望能帮助到她,所以 Ta 才会愿意去配置一些保险的资产——实际上保险从来都没有进入过 Ta 的投资版图内。
但我也发现,Ta 身上还有一种执拗感,而这种执拗感也似曾相识。
曾经我听到过另外一个小伙伴讲述的她的准客户的故事。她说,当她跟另个客户聊到配置健康险的时候,另个客户说,保险没有用,Ta 相信“神”会保佑 Ta,Ta 愿意把一切交托给“神”。实际上,他俩都是基督徒。
很显然,这并不是一个个例。就像今天的这个客户,他虽然并不排斥保险,对保险也有着很清晰的认知定位。但当我尝试与 Ta 探讨几个孩子未来在钱这件事情上的规划时,Ta 说了类似的话。大致意思是,孩子们能长成什么样子,需要依托他们的信仰;因为一切都是“神”决定的,所以不需要考虑给他们留钱和兜底的事情。
尽管我已经了解到,Ta 的投资版图已经相对而言做好了一些风险的分散,也有自己的风险管控的机制。但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是有一些小小的触动。
我并不知道,这话有几分真或几分假,但也因此,我在这次谈话结束的时候,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割裂感。一面是 Ta 对身边友人和教众极大的包容心、同理心、怜悯心和责任心,一面又是一种显得有些“放任”的处事观——而这种“放任”在我片面的认知里,很跟“不负责任”划等号。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否有“神”,但我有点不喜欢动辄把自己的责任扔给祂。当然,一面之缘之下,我无法那么彻底地理解与感同身受 Ta 说这话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但我也大胆猜测,这可能也只是当着我这个外人的面,Ta 口中的随便说说而已。
即便如此,今天的沟通与聊天,仍然非常愉快与顺畅。我不得不说,有着虔诚信仰的人,身上会有一种自带平和的气场与光环,或许我的敬畏之心也在发挥一些心理作用,在那样一种氛围和环境当中,我能感觉到自己竟然很容易平静下来。平静的心态有助于思考。不得不说,这可能也是我近来脑子转得最快的一个下午了。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