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我得说,这不是个好写的话题。因为我既想要写点嘲讽的话,也想写点自省的内容,还想给人性来上一番透彻的分析,但今天的故事里又有一些“敏感”的信息。这让我有点难受,说也说不彻底,不说又不尽兴。终究我还是得多锻炼锻炼杂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然后就可以“指桑骂槐”了。
所以,我最终还是只能说说我自己的事情。
我的这件事呢,也不能细说,说多了容易形象“崩塌”。但其本质上,自己前后两个时间段对于同样一件事情处理的方式与态度,形成了相对鲜明的反差。
上个阶段的我,是个“委屈求全”的我,害怕冲突、患得患失,于是选择了妥协自己,成全他人。我自有一定程度的委屈,但通过这样的让步的方式,换来了 peace & love 的和平氛围,促进了一切向好发展。虽然刚开始有一种不适感,但时间是一剂良药,同时人最怕的是习惯,习惯可以消磨掉一切好的坏的、美的丑的,最后成为一种自然。
我其实没有真的想过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做,因为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个人很不像真实的我自己。但那时的我有所求、有所图,但又不懂得如何能比较有效地避免可能衍生出来的冲突。当然,这件事也开拓出来了我另外一个为人处事上的可能性:我竟然是一个可以“低头”的人。
这件事带给了我一些反思与启发,可能现在的我在处理一些事情上表现出来的“能屈能伸”,很大程度上源自这一次的经历。
今天,当再次遇到类似的处境的时候,我选择了拒绝,没有按照之前的方式来。我可能有一种自观之后的理由,一方面,可能是自己越发发现,妥协与暂时放下通常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要解决首先需要正面的交集,尽管它有可能会演变成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另一方面,我其实是有想过继续妥协和让步,但我慢慢发现,可能这些日子以来,我需要正视我自己不好的或不佳的情绪,更需要关注这些不适感的来源是哪里,为什么这些来源会引发自己的不悦。开心本就很难,所以更应该先照顾自己即时的当下的情绪。
从表面上看,我两次的处理对比,后者更显自私一些,因为前者看上去我好像更在意对方的情绪,会在意两人的关系会不会因此而产生负面的变化。
只是,我现在才发现,二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即便是在努力避免冲突的我,实质上也是为了防止冲突发生时对自己产生更多的伤害,才会选择让步。它的底层逻辑,无论是基于哪个表象上的点,其实总还是为了自己那个时候的感受服务。只是,妥协是两种感受权衡之下的产物。
相对的是,这一回的我看似不妥协,但我却想要去解决之前因为妥协而被搁置的那个关乎于“信任”的问题,因为那是症结所在,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幻的迷障。
但无论如何,人的底层逻辑,终究还是己为先,只是不同的时期照顾自己的侧重点不完全一样罢了。
同样的逻辑,亦是对另外一些人的另外一些事情的总结。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