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三重天

原创

从北京前去苏州开始,从秋高气爽进入到酷热炎炎;从苏州前往南京,从热情进入到了微凉的细雨绵绵;从南京回到太原,从空调机房一下子来到了需要盖厚棉被的场景里。

这是发生在最近三天的故事,这个世界在通过温度讲述着不同边界里不一样的故事。我早有所准备,既怕南方的天气还处在一种潮热的空气里,也怕避暑山庄的山西,已然要进入到冰冷的氛围中。于是,出走之前的行李箱里,装满了衣物,从夏季的短袖短裤到秋季的秋衣秋裤,一应俱全。这是我第一次,在手持行李箱里没有装其他七七八八的物品,就已经有些抬不起手的分量。而我拖着它,跨越了一整个大三角。如果行李箱有视角,它的感受又会是如何?

混沌而忙碌的九月终于结束了。这一个月里,我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竟然是「草台班子」,甚至在刚刚看完的《喜人 2》里,竟然也在节目里融入进了这个热词。可我的感受是切身的,是深刻的。这个世界,看似是一个秩序的世界,但实际上不能细想,一旦开始琢磨便会发现,它到处都是 bug。甚至某种意义上,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是依赖于 bug 的。

不得不说,即便这个世界确实如此,但我的世界观依然还是在被这其中看似无形的力量撼动了。一个人在什么时候会觉得可怕?就是当 TA 一直以来坚持的某一件事情、某一种原则、某一个梦想,被逐渐土崩瓦解,到彻底敲碎的时候。TA 会觉得人生无望,当然,更大的可能性是“打不过就选择加入”。

这样的人太多了,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干净的人更可贵,因为人一旦身上开始沾上一些泥点子,便不太可能再回归到纯粹的干净的状态里。或许,秉持自我原则的方式之一,就是尽量让自己的身体慢一点沉浸于污泥之中。

有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或许大可不必有那些明面上的规则,它们约束不了真正应当被约束的人或事。既然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有桌面一下的潜规则的话,明面上的规则似乎只是一块遮羞布,有或者没有的区别在哪里?我能想到的,只有当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发生,触动了某一重要关联方的利益之时,需要有一个明面的规则来作为一种明确的惩罚机制,合理合法合规,不被人揣测,也不被人诟病。除此之外,不能说它没有作用,但只能说,很多时候作用甚微。

所以,这的确是个「草台班子」,在不同的领域里,从不同的层面上,我们都能体会到一种看似有序之下的无序本质,而在这种无序之中又隐含着不为人知的有序。为什么社会资源与社会财富总是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呢?因为他们可能是真正掌握底层秩序的那一类人,或者说,他们才是制定秩序的一群人。

其实这些天里,我跟一些朋友交流过一些事情,只不过这些事情,都不能拿到台面上讲。但我总有一些预期之外的失望,或者准确说是失落。我既接受现实世界的「既得利益者论」,却也会为那些本可以晚一些才融入的人们感到惋惜。尤其是我本来很欣赏的在我看来挺纯粹的人。

但这并没有对与错之分,因为我承认,我也在逐渐成为那样的人,只不过相比于他们而言,我慢了一些。只不过,我纯粹是想让自己慢一些。所有的一切,都是某一种人生选择。我只是早早地看到了,但尽量晚一点选择罢了。人吧,还是要对自己心里那些认为正确的事情,多一点坚守,不然,人活这一世的意义是什么?毕竟,这已经是一个几乎人人都没有理想的时代了。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