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囧途

原创

边工作边休假的第一天,我从北京前往苏州,来赴这一场难得不需要溢价票的毛不易的生日场演唱会。

落地上海的一瞬间,我猛然意识到,刚刚告别夏日酷暑的我,又无缝衔接地再一次进入到酷暑的境地里。天气预报说,当地最高温度 33℃,而我虽然没有长袖长裤傍身,但也已经不再只是单层的衣物上身了。总之,虽然不及炎夏那般的酷热,但也是真的热,更何况我还是个更怕热的主儿。

接连一周休息不济,又赶上了再一回的特种兵之行,身体的疲惫感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就能缓和的了。脑子运转的停滞首当其冲。我一直记得,从上海虹桥到苏州的高铁是一个小时时间,于是,本应第二站就该下车的我,一不小心多坐了两站地,一抬头瞬时觉得不太对,怎么都已经到常州了。一查时刻表才发现,自己已经多坐了半小时的高铁了。

得,本来为了节省时间,在下飞机的时候,把高铁票改签了提前一小时,这可倒好,里外里节省出来的时间又全部搭进去了。

列车靠近常州的那一刻,我赶紧小红书搜索了一下,说是可以找列车长开证明,安排返程方向的列车免费送回去。于是,我赶忙跑到餐车,找到车长,被车长一顿数落之后,给我开了一张坐过站的单子,并把我和另一个也坐过站的人,一并送到了常州站站台上的工作人员手里。站台上的大哥审视了半天签了同意的字儿,让我们走换乘通道去对面的站台上找那边的工作人员。这样,我俩终于在走上了正途。

苏州的天气跟上海的没啥太大的变化。我总觉得从距离上来说,苏州与上海的地理关系,有点类似于廊坊与北京,虽然苏州的经济发达程度,大概率是远高于廊坊的。

这是我第二回来到苏州,上一回还是去启东参加朋友的婚礼之后,顺道来苏州打了一天的旅游卡。但记忆也就停留在了拙政园的参观当中。如若不是去年在《读库》的某一期里,读到了关于拙政园的详细历史的话,我都忘了,当年参观的过程当中是怎样的感受了。

但我始终对苏州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我以为跟天气很有关系。当年来的时候就是阴郁的天气,跟今天的状况类似,憋着一股子要下雨的劲儿,可就是不舍得落下来。天气不好的时候,人很容易也跟着忧郁起来,心情便不那么美丽。

于是,今天看到了很多城市里的一景,让我觉得它跟我以为的苏州,是两个地方。首当其冲的,大概还是服务体验。我今天吃了两家店,打了两回车,在酒店办了入住,这来来回回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大家的服务意识普遍不强,我不知道是否是一种错觉,但总觉得这里的人“拽拽”的。第二个有意思的地方,是苏州的外来人口真不少。我感觉我今天听川渝的方言,多到我一度以为我去了成都而不是来了苏州。不过,我的视角或许太片面了,一时半刻看到了的东西,不一定能说明什么。

晚上,带着疲累的身体,去听了毛老师的演唱会。专辑主题的巡演,已经在上个月在北京场收官。这一场,所谓「只在今夜」年度演唱会,实际上是去年毛老师生日演唱会形式上的一种递延。可能未来,它也会成为一个单独的品牌行为,也说不定。

值得惊喜的是,我以为这一场演唱会,多少还是会扣“冒险精神”的主题,毕竟《只在今夜》是《冒险精神》专辑的主打之一。没想到,这一场是为了补足当年《小王》那张专辑因为疫情限制无法巡演的遗憾。

跟我之前欣赏过的两场它的演唱会不同的是,之前毛老师的演唱会通常不会选择露天的体育场,而是优先座位较少,但空间封闭的体育馆。我以前不知道二者的区别是什么,直到读了一篇公众号的文章,讲到密闭的体育馆在音效上的绝佳优势之后,我才明白了毛老师团队之前选择体育馆的原因。尤其是我今天听完之后的感受上,的确比之前在体育馆里的声效体验,差很多,声音无法收拢,容易散出场外去。

当然,体育场还有一个特点,是面积大、座位多,它更适合于那些顶级咖的演唱会,而对于毛老师这个可能算不上很大众化的歌手来说,座位多,票房上也会有很大的压力。就像今天的苏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我目测除了视野遮挡区域没有卖票之外,其他座位合计也应该超过了 3 万多张票。这应该是毛老师在观演人数上破纪录的一次演唱会了。

只不过我也长了个心眼,以后这种大型体育场的演唱会,如果要买内场,就买最贵、最靠前的,不然像我今天这个后排内场的观众,在体验上,还不如贵一点的看台票观感好。

但无论如何,「只在今夜」演唱会,有挺多惊喜的地方,也有很多曲目的安排,在常规的巡演里几乎不可能表演。它给了我今日里最大的「完美」。我今天拥有的愉悦与快乐,总是最珍贵与难得的事情。

一不留神又到了深夜了。今天就酱,明天见。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