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七孔之行,预期管理做得好,所以处处都有惊喜。
首先是山里的气候,出乎意料的干净清爽。荔波的天气其实要比安顺和贵阳热八、九度,入秋的天气最高气温逼近三十度。跟在贵阳和安顺不同的是,一出宾馆的大门,还是很熟悉的夏日的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但很有意思的是,虽然安顺和贵阳的气温低,但湿气笼罩之下,体感上黏黏糊糊更显潮热;而荔波更像是北方的初秋,虽然水域覆盖也很广,但热只是纯粹日头曝晒之下的热,实际上走在小七孔的林间,明显要干爽许多。
小七孔景区的占地,我感觉应该没比黄果树更大,但景点的设计上,我想应该更合绝大多数游客的心。这里一样有壮观的瀑布,还有特色的景点。或许天气也是助力,这儿的天更蓝、水更绿,游览的动线设计显然也更加合理。
瀑布与溪流,是第一重惊喜,因为瀑布的流水规模显然不如黄果树的大,游客们反而有了更近的距离去感受不同瀑布的清爽与壮美。溪流浅浅,景区也允许大家在溪流间的石台上跃过,更可以在一些流水搁浅的小水域里嬉水,游玩的体验提升了一大步。
第二重惊喜,来自于差点没去的天钟洞。或许正是因为贵州山体独有的喀斯特地貌,无论是黄果树还是小七孔,都有一座独具风格的上亿年的钟乳石洞窟,天钟洞便是之一。天钟洞比昨日的天星洞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地形地貌还是钟乳石的形态和洞窟的空间大小,天钟洞让我深感震撼。很有意思的是,昨天的天星洞并没有常规钟乳石洞窟的“空调房”凉爽感,而今天的天钟洞却是实打实的“冷库”。
第三重惊喜是在徒步体验上,它更照顾了我这个重度走路爱好者的喜好。可以涉足的地方很多,并且还都在主流的游览路线上。
我想,其实黄果树跟小七孔天然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但景区的开发和设计犹如二次创作,游玩的两日里,你能明显感受到二者在设计之初的不同想法。
我看了下地图,才发现,荔波距离凯里非常近,怪不得我在荔波的感受跟几年前去凯里时非常像,无论气候与环境,都是我很喜欢的那一种。
旅行之外,我却不得不想吐槽一些让我不适的事情,而这些不适之感往往来自于旅途中的人们“不守规矩”的习惯。
首先,排队在中国人的心里,尤其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里,是不存在的。在需要排队的地方,他们可以随时插队,在不需要排队,但是不能久停的地方,他们随意停留、随时拍照,一占就是半天。我有意观察了一下,凡事保安拿着大喇叭喊的时刻,基本上拥堵在那里的往往是上了岁数的叔叔阿姨们。
我们经常调侃我们这代人总有一种不配得感,但很显然,上一代的他们,总是会在公共场合里,展现自己理所当然的配得感和应得感,且完全不顾边界的存在。我竟然灵光一现,在想,怪不得上一代人里,很少听说有人得了抑郁症。
某种意义上,我是有一些羡慕的。我们这一代是被规训的一代,是活在教条下的一代,甚至还是自我规训最严厉的一代。但他们不是,他们是改革开放的浪潮里,野蛮生长的一代。
如果说排队只是一个通常显得还算“无伤大雅”的存在的话,高铁和地铁里的大声嚷嚷以及大声公放,才是最让人不适之处。在这一点上,我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一个人是为什么可以无视其他人的存在,而公然做着一些肯定打扰他人的事情的。
我本人是一个极其喜欢规则的人,所以当很多朋友问起我来,为什么我总能一个人去异国他乡旅行,我却说,简单到不行。因为规则明确的地方,你只需要遵从表面意义上的规则,就能活得很顺利了。简单的顺利,能增加一个人生活体验的幸福感,这点没有对比,可能就没有伤害。
我们的环境里,不是没有规则、没有规矩,只是人们普遍没能形成遵守的习惯,而社会又太过于包容这种行为的存在。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社会规训,法律是底线,道德是上限。等什么时候,道德可以成为社会行为约束的底线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会有另外一番风貌。
不过,咱的下一代,大概率会享受到不一样的社会体验的,毕竟,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这般的体验之后,大概率等我们老了之后,不太会再将曾经这些己所不欲的事情,施与后来人的。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