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自由

原创

我有一个奇怪的日常体验,但凡一日里,我宅在家里,我便一日都不想出门,不管有什么天大的事情,只要不是紧急到必须出,我一定不出。但对应地,只要我出了门,我便一日都不想回来,哪怕我在外面并没有什么值得做的事情,我也想着,多耗一耗,别那么着急回家。

今天是出走的一日,如果不是明天还要上班,晚上还要回来加班改明天培训的 PPT,我可能真的会跟着我那两个客户朋友,再去运河边儿遛遛弯儿去,即便已经是夜里十点的光景。但我不能,因为我的身上背负着必须得回家的“使命”。

出去旅行也是一样,倘若在旅行途中,我亦能有足够的被动收入的话,我可以一直漂泊在外面,甚至在国外,长时间不回来。待一个地方体验烦了之后,再换另一个,乐此不疲。

每次回太原的家也是一样,我只要一窝进那个房子里,我可以整日整日地摆烂,除了吃就是睡,也乐此不疲。

人吧,都是挺极端的动物,我也不例外。

但我仔细一想,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家里太舒服,家里能够隔绝掉所有世间的纷扰,它给了你一个足够安静且安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随性活成你想活成的任意模样。不用委曲求全,不必挑战自我,也无需面对什么人性上的考验。我特别能理解,为什么互联网里经常会出现那种三四十岁还天天宅在父母家里,只靠玩儿手机度日的人。

所以,当我离开那个地方,在外行走的时候,其实不是不愿意回家,而是害怕回了家便再也不容易出来,毕竟,回了家是理想,出了门才是现实。

但出走,也是有瘾的。因为,出走总会意味着获得更多的自由,既是身体上的,也是灵魂上的。当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需要在路上的时候,出走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对自我追求自由的释放,即便你的行走半径,不过只是方圆几公里。

有那么一段时间,即便是周末的日子,我也总是在离我不远的星巴克里,读书或工作,一待就是一整天。虽然不一定跟人社交,但星巴克的那个场域里,天然就会发生着很多既现实又荒诞的故事,而落地窗外,无论是晴天或阴雨天,人来人往之间,又会有很多故事,供人揣度与想象。一边像是入局者,一边像是旁观者。或许每日里,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新鲜事,但视角不同,故事就会不一样。

所以,我想体会的自由,或许是与更多的故事相逢。故事给生命添了华彩,让生命有了更多值得探索的意义。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