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

原创

没有查过“发财树”属于什么样的物种,但我自己种的发财树是我屋子里我认为最有灵气的生物,它对环境的敏感度比其他植株都要高,它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最强,但它决定开始长起来,却也是所有植物里最恣意最盎然的。我前段时间说,我终于把它的“单元楼”换成了“大平层”,而它也异常出息,丝毫没有其他植物需要过渡的阶段,仿若来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沃土。反正,我签单的速度肯定赶不上它枝繁叶茂的速度。

我的这盆“发财树”也是我家里对于季节感知最强烈的植物。我依稀记得去年的时候,它从入秋的时候就开始没缘由地开始落叶,气温越低,它落得越多。但它的叶片又很厚实,再加上它本身名字的寓意,我便也舍不得直接把落叶悉数扔掉,便将每一片都收集了起来,夹在我琳琅满目的书里。于是,它们最后都变了样子,成为了被永久定格的模样。

但气温只要一转暖,它便又恢复了神采。暖气一来,它便又开始恢复了生机。

所以,再次看到黄叶的时候,我稍感意外,因为出现黄叶的这一天,正好是处暑节气的前一日。处暑,出暑。果不其然,今天的气温状况比前几日凉爽了不止一个分度。而“发财树”似乎也预见到了什么,提前开始为自己能够顺利度过下一个渐凉的阶段提前铺垫。

总之,我的“发财树”跟我妈养的,以及公司各个角落里放置着的都不一样。我曾经一度怀疑它的品种,也一度怀疑我养花花草草的能耐。因为我妈养的,跟公司养的,既不长大,也不凋零,甚至连水都不用怎么浇。但我养的不是,我在它身上看到过一年四季的模样,而但凡我有几天不浇水,它就开始以它的方式“摆烂”,叶片开始萎靡或发黄,而只要水一跟上,立刻焕发生机。我总觉得,我可能惯坏它了,虽然但凡我离开北京的日子久一点,最担心却也是它。记得我去新西兰旅游之前,还特意为了它买了个定时定量滴水浇花的小装置。

只是,它还是有一些让我不解的地方。比方说,它其实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的水。在它还是长在“单元房”的时候,我已经不止一次看到一股又一股的水从盆底冒了出来,包括我给它上的那个浇水装置,我回来的时候,装置里的水空了,但地上也满是溢水之后的痕迹。还有,当我给它换到“大平层”的时候,我以为几天没浇水,它的土壤应该是干干的,却没想到那不光潮湿,还有一股潮湿之后略微发酵的气味。说到底,在我看来还是水太多了。我妈跟我说不能老浇,短视频里也说一次浇透多日不用管,但我的这个它,可真不一样。它明明可以从土壤里获取更多的水分,可它偏不,它只偏爱我每一次浇下的那第一茬水。

但我愿意溺爱它,只要它好好长。因为渐渐地,它在我的生活里,甚至是生命当中,扮演了更多很意外的角色,而我也在与它的相处当中,至少有了更多的耐心与好奇心。我会期盼着,它能长得更加茁壮,更加枝繁叶茂,但我也会耐着性子,去观察它,甚至与它对话。

在植物的生命力面前,人类的生命力跟它们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植物的慢反馈,其实在引导我们去关注更宏大的生命命题,而不只是纠结于当下的某一件本无关紧要的小事之上。不拘泥于一方水土,便能拥有更广大的海阔天空。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