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道理

原创

回家“躺平”的日子,总不如想象中的舒爽,不知道是哪里出了状况,或许“躺平”本身,就与我八字不合。

但家里的氛围感,总是更容易引人入睡,不论一夜睡了多久,总会在一餐之后,再来上一觉。下午见初中同学,讲起来自己嗜睡的体验,她还饶有兴味地问我,山西的空气里,真的有“安眠药”么?

我觉得有。因为人会不自觉的松懈很多,尤其是常年在外的朋友们,一下子从紧绷的状态里松快下来,就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里。这对于身体与精神,是双重的极致体验。

跟老同学的相聚,是一件本不在计划里的赶早不赶巧的事情。当然,这一回,我也终于得见她另一半的真容。与其说我们是为了聊保险聚在一起,不如说,我们聊了太多各自人生的故事,保险的内容反而成为了插曲。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我好像越来越发现,所谓的专业本身,已经远远不在于你聊的内容是什么,而是你关注到的对方的人生里,有哪些更重要的值得探讨的事情。

我们聊到了婚姻,聊到了孩子,聊到了不少甚至在当下的社会认知看来,都有点超脱和前沿的话题。老朋友总有老朋友的信赖感,那些不曾提起来的话题,那些难以有更深入探讨的“密语”,对于某一些特定的朋友,你总能很安心地敞开心扉,说上两句。而我,也很吃惊的是,其实今天我们探讨的一些关于人生过往与未来的话题,我甚至没有跟任何人交流过。我想,这是我的一种人生幸运。

我其实越来越觉得,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北上广这类一线城市的人,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便越发困难地拥有更多可以有效且深入交流的朋友。更神奇的是,那些能够有更深度沟通的朋友们,竟然都在二三线的城市里,亦或者是他们的家乡。

于是,我便好奇,这是为什么?

今天,我终于有了一个可能性的结论,因为他们有时间,有空闲,有生活。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里,生理、安全需求之上,才能逐渐构建精神相关的追求。从人生进度的维度上看,他们的物质水平不见得比一线城市的人更高,但在满足需求的层面上,他们或许拥有更加超前的资格。

一线城市里的无趣在于,愿意花时间思考的人越来越少,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焦虑奔波,而无暇顾及自己,或者说,他们本没有自己。而这,便成了二三线城市的迷人和趣味之处。

尽管你可能会说,闲着或许会让人无病呻吟,但我想说,无病呻吟甚至也是一种更高阶的生命需求。而我,却越来越深刻感受到,我的这些远离超内卷环境的朋友们,在很多人生维度上的探索与思考之超前。这不免让我也吃惊许多,这真的好难得。

有趣的是,我是一个爱观察不同对象的人,而在某些层面上,我也在被我的朋友们观察着。于是,今天我也收获了颇多的反馈,她在复盘她眼中的我,也提出了在她内心里蛰伏很久的关于我的故事的疑惑。今天,某种意义上,她解开了从二十多年前到现在一直留存的我的诸多人生选择上的困惑。而我也乐于回答这些问题。

时间绕过了二十多年,人生的积累与沉淀,终于在时间的流淌当中,冲刷出来了它本身的光泽与魅力。没错,这是时间的力量。而我,也在别人的帮助之下,以另一个视角看见了我自己。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