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数从“牛马”环境里跳脱出来的人,无法真正意义上闲下来,即便是被优化裁员补偿了半年的薪水,人也总是很难做到,啥事儿都不干,“躺”上三两个月。
或者说,闲着最容易生事,生出无关的事端。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闲着的时候往往是最「费钱」的时候,就像前段时间贺老板所说,甭管是“多巴胺”还是“内啡肽”,都需要花钱。
有的人是实实在在的消费,买这买那,而另一波对花钱兴趣不大的人,则瞄准了投资——或投机。人在拥有一份安稳工作的时候,往往空有野心,却难言行动,这无伤大雅,因为翻不出什么浪花来。可当一个人突然之间空闲下来,且手里突然多了一大笔钱时,这个时候,Ta 进入到了另一个人生选择的分水岭——老子 TMD 不想再给人打工了!
这个时候的人类,会在两件事之间二择一,亦或者都干——要么开始琢磨搞金融“投资”,要么琢磨起大买卖或大项目——无论哪一种,都期望着快速积累财富,翻身农奴把歌唱。
令人觉得吊诡的是,即便当下是一个经济不那么景气的时期,在这两件事情上,人们依旧满怀希望,仿佛自己一定是那个“天选之子”。哦不,应该准确说,为什么自己不会成为那个被“闪电”劈中的人呢?
这样的时候,人类需要一盆“冷水”,可这时候的人类,却往往泼不得“冷水”,因为 Ta 正处在 Ta 的人生里最重要且最拥有希望的时刻,这个时候,泼“冷水”太显得冷酷了。所以,关系近的人,只会委婉地表达劝诫,而关系远的人,最多也就走走过场,表面夸奖,暗地里说说风凉话。
能真心泼“冷水”的人,少之又少,毕竟这活儿吃力不讨好。所以,这活儿挺累,又消耗自己,又得不到当事人的正面反馈。我常干这活儿,太知道这活儿的不容易。
可慢慢地,我也不那么愿意干了。因为我发现,正在“上头”的人,耳朵里听不进去别人的话。
人们都喜欢被称道与被夸奖,从积极心理学上讲,夸奖有其不可被磨灭的积极人生价值与作用。但如果,身边的人都在夸你,便不见得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儿。汉字里蕴藏着太多的哲思,「夸」字一拆为二,即「大」「亏」。
这个字,实在是太过于精妙了,精妙到当我听到之时,连连拍掌。
当人们那么容易被鼓动起来情绪的时候,往往只能听得进去“推进之言”,却往往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看到——近在咫尺的“悬崖”或“暗礁”。而谁又会知道,推动你的人,是把你往哪个方向去推?
我经常观察别人,也在内观自己。究竟是这个人看不到风险,还是在刻意让自己的眼睛躲避风险?
我逐渐有了自己的答案,这个答案有点心酸,也有点搞笑。人们是不愿意评估风险本身,担心评估完之后发现自己难以承受,从而不得不接受现实与理想的双重打击,退而不前,所以索性不评估,即不去看见。因为人心里,总有一种侥幸的想法是,没看见就相当于没有。
虽然我不再泼“冷水”了,但我还是应当尽一尽作为朋友的义务,所以我转而问了对方两个问题:你能接受亏损的底线是多少?多少钱你即便挥霍掉也不会影响你家现在的生活?
他本能地拒绝回答第一个问题,却还是停顿了几秒钟,给出来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而以我对人性的浅显判断,以及我对这个独立个体的了解,我在意识形态上,可以帮助到他的也就仅此而已,别无其他。
所以,到现在为止,我其实越来越佩服的,不是那些能打下来万里江山的人,而是那些即便立于危墙而不倒,“护城河”足够深、“缓冲垫”足够厚的人。因为想要打一个漂亮仗,无论你的战略战术多厉害,首先得看自己有多少粮草才行。
生活不是赌局,没有必要总是 All in。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