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部的老师约了我许久的课,终于在今天上了场。讲课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已经比之前几年少了许多难度,但讲好课,依然是个更加长期的自我探索的命题。
保险公司里,培训层出不穷,但真正可以被利用到实践当中的课程,我不好说较少,但的确不那么多。甚至在我的观念里,培训可能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数量和容量,因为“上战场”的时候,有“刀”即可,不一定非得要用更精密的“武器”才行。连玩游戏打怪都有武器一点点升级的过程,更何况是现实当中的真实游戏呢?
但答应了的事情,我总是不太能允许自己糊弄和应付,所以,从接到这个任务开始,我就在想,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教授,才能让今天的这堂在我看来可能本没有太大培训必要的课程,能真正助力到新人的实践当中。
最后我的答案是采用小型工作坊(Workshop) 的形式开展,而不只是我一味地输出。因为只有自己开口,才能真的有可能提升,真的有用。
我想,从授课效果的结果导向上来看,这堂对我来说的小试验,至少是及格了的水平,离优秀和完美可能还差一些,但基本面达成了我想要的效果。尽管,我已经知道了下一次要迭代、更新的方向在哪里。
但说实话,授课是一件比招募和团队管理工作更累人的事情,虽然他们累的方向并不一样。招募的工作是在过程当中的累,而授课是事前准备的累,你需要代入受众的角色,寻找到他们最愿意和最适合听到的内容方向,做适配于他们当下阶段的备课。所以,授课更费脑子。
只是,授课的反馈更加及时,尤其是正面的即时反馈,会立刻让你感受到成就感与满足感。这既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的传递,也是一种能量的流转。你交托出去的,又会以另一种形式反哺回来,这是我愿意“为人师”的重要缘由。
只不过,特定的阶段有特定的矛盾需要处理。对于当下的我而言,需要面对的工作当中的矛盾的优先级更靠前,也就很难真的放平心态,冷静地面对这般事宜。人在焦躁的时候,很难心平气和地动脑子,尽管我们都知道,焦躁的状态反而干不成事儿。
所以,这堂课,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安排,它以一种意外性的安排,让我得以获得一个跳脱出自我的视角,来审视当下的自我,可能面临的一些扰乱自我的复杂事项,也让我及时了解当下心性的最大问题。
比方说,我因为着急,也在逼着自我做一些目前可能时机并不成熟的事情,自然,在成果表现上也很一般。一件事情,即便正确到极点,但如果逆着自己的心性,强迫自己做,便难以收获更好的结果。这个时候,要解决的可能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如何逆转强迫自己的那种心性与感受。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