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市场

原创

今天又是社交容量超量的一日,从早到晚连轴转。只不过今天的社交色彩里,轻松是统一的主旋律。只是,交流的内容里,如果说还有什么统一的主题的话,其实今天的主人公们,多多少少都在某一种很相似的人生境况里。

我对后面的两位朋友都说了相似的话,啥情况,为什么总感觉你们能量并不高的样子?

其实,他俩所面临的现实情况,甚至可以说是截然不同,也不好说,他俩都有什么样的困境。只是忙碌和内卷,形成了一种常态,在他俩的工作与生活中不断蔓延。无论承认与否,显然这他们二人而言,都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消耗,因为疲惫或压力,都写在了他俩的脸上。

这是一种常态,一种在北京的环境里,想要实现某种人生期待或抱负的常态。这样的面庞,我很熟悉,因为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

有趣的是,今天是我表达力爆棚的一天,也是我最近的日子里相对最松弛的一日。我后来在复盘我的初衷与想法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的表达里,说出了很多我已经很久不说的话。其中,有很多内容,是我潜意识里希望形成一种引导,人生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陷在某一种矛盾状态当中。

回程的路上,我不停地在想今天后半程跟这两位朋友的对话。我猛然意识到,这可能是我标题里的“另一个市场”所在之处,那就是如何在个体的维度上,重启人生?

我之前的文章里,其实有分享过我自己在“重启人生”这个话题上的试验,也开启了日更公众号的第一个征程。现在回看这篇文章,当时的自己,矫揉造作,将信将疑,但开启了,也就真的开始了。

一个人真的发生变化,就会是从里到外显而易见的事情。但变化本身,不见得必须来自于职业的转换、环境的不同等物理空间上的迁移,其本质是内心里对人、对己、对事、对世界、对关系的看法上的更迭。

所谓“豁然开朗”的场景里,环境没变、人物没变、事物没变,发生迁移与变化的,是心。

这么说,显得有点虚幻和形而上。简单而言,这个“心”是感受与认知的双重变化,你会开始从原本固有的思维路径里跳出来,从另一个更加积极的角度去感受与应对同样的事物或同样的问题。就像我昨天的文章里所说的那句话:当你不那么把事儿当事儿的时候,事儿也就不是事儿了。这其实说的就是这个“心”的变化。

我一直想有时间和机会去学“人生设计”教练相关的课程,但说实话,这个课确实也挺贵,我呢除了时间之外,也的确没能下得了这个决心去做这样一件事。但从它的书里得到的已知的信息里,我嗅到了一丝“商机”,而恰巧,它能很好地满足更多的人在当下的局面里不改变其他就能“重启人生”的需求。

可能我需要重新审视这件事,因为我还不小心发现了它对于我现在工作可能产生的巨大价值。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