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遇到了一个有些“窝火”但又显“理亏”的事儿,为了模糊事件的主人公和原貌,我一句话大概能说清楚这是件什么事儿。我的一个前期谈过的客户,在我再次跟进之后,跟我说,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在银行购买,原因是他银行的朋友跟他说,之前已经在他那买过一单了,干脆就继续买,他再给他多找点礼品,然后,这一单就默默地被“撬”走了。
我为什么觉得“窝火”?是觉得我竟然输给了这样一个理由,让我顿时觉得并不那么服气。因为我是有看过对方代销的那个产品,论产品力与客户利益来说,它 PK 不过我们。可最后客户也没多问利益的大与小,只是因为这么个在我看来不足为道的小事而转投他人怀抱,让我略微有一些不忿。
但我为什么说自己也“理亏”?因为其实我本身是有给客户准备礼物的习惯的,但是上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因为出发仓促,忘了带伴手礼,心里其实是觉得有些缺失的。于是前段时间去新西兰的时候,也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份礼物。本想借着这次跟进签单的机会,正好是送礼物的好时机,但没想到,事情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很多时候,一件事情的成败,在于细节,也在于时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不同,最后带来了根本上的差异,而我并没有很敏锐地把握住它,从而错失了机会。
干这行久了,被默默地翘单这个事儿,不可避免总会发生。保险本身是一门信任的生意,能轻而易举地被撬走,总是说明这份信任度的建立,没有那么牢固。按往常我的习惯是,泰然处之。但这一回,总是懊恼多过于遗憾,像是吃了哑巴亏。
我在复盘与反思这件事情的过往,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已经有很多细节和信号传递出来,而当时的我本身也有所准备,只是碍于事务的繁忙,一拖再拖,便错失了良机。
这对我来说,是再一次的提醒。倒不是送礼物这件事情的必要性如何,而是当自己在过程当中及时注意到细节的同时,也要及时处理好细节,因为我们很难判断,一件事情的走向,是不是因为一个我们能够预设、却并不在意的小事上而发生偏移。
事实证明,很可能是。
转而,我又联想到了很多其他的事情,它们甚至关乎于我生活的各个面向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既有工作的,也有生活的。那个时候,我在想,在那些令自己挫败的瞬间里,我是不是也遗漏了很多关键的细节?
当然,有的有答案,有的没有。
人当然无法照顾到世间一切细小的变化,但对于那些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人或事上,或许我们还真得多睁开一只眼睛,多体会过程当中的微妙之处。很可能一个特别微小的点,就是我们人生命运的奇点。
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是乎。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