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意识到自己连续日更已经超过一年的时候,实际上,我已经写过了 366 天了,而今天,是第 367 天。
1
今天一早醒来,看到了小红书上出版人朱迪的帖子,她在发起一项关于写作训练的招募,看了一下标准,每天打卡写作五分钟,再分享到训练的群里即可,这个训练的时长是一年。
看到这里,我猛然间想起来,我好像也是去年的这个月末的时候,开启了自己写作日更的进程,随即便使劲往前翻了翻,看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篇《重启人生》。
一年之后,再回望当时的那个时刻,我发现,这一篇果然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一道具有象征意义的分水岭,因为从那一天起,命运的齿轮悄悄发生了转动。我总跟我的一些朋友提及这一时刻,我说,好像真的是从那一天开始,我觉得自己开始心无旁骛地向前走了。
2
回望这一年里,自己发生过的转变,产生过的一些变化,可能还真的能总结出来一本小册子。无论是从工作当中,还是在自己的生活里,都开始浮现出来诸多不一样的东西。
关于工作的内容,相比于往年的比例和分量而言,我其实分享了不少思考与感受。但其实,最根本的变化来自于主动意愿上的翻转,这可能是这一年里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最终给我带来连续性收获和成长的必要因素。
只是,这个变化,不是立刻发生的,甚至我也不觉得这与每日的写作一定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如果真要说,它们之间一定有所关联的话,我只想说,连续性、习惯性地写作,让我第一次觉得有了一种掌控人生的“爽”感。我那一刻意识到,其实现实世界的诸般问题的解法,绝大多数都是简洁明了的。就像我在自己工作当中曾经遇到的迷茫一样,其实解法就潜藏在“两条腿走路”时的每一步里:无论是业务还是团队发展,关注于活动量本身就是最简单且有效的事情。所以,只要固定且持续性地做,把它们也做成习惯、做成日常,好的结果总会不应自来。
事实上,这一年里,我也的确因此而受益,哪怕仅仅是在自己的收入提升上。
3
从另一个侧面看,写作本身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或者更准确地讲,它是一种长期主义的投资行为。而我们在这其中所付出的,其实只有时间。
我的每一日的文字,不写完不入眠。即便有一些时候,因为一些事情的牵绊,而不得不拖到后半夜才能发送出来,即便有的时候,自己是半靠在床头,困顿不堪地艰难打出那些文字,但它们依然是当天自己的一种总结与表达,哪怕偶尔出现的是一篇情绪上的梳理。
所以,当我翻看着这一篇篇的文字,回想着某一天的某一个时刻,自己经历过的某一件事情的时候,突然就有了一种“如数家珍”的感觉。没错,我真的发自内心地认为,它们都是我最珍贵的宝贝,即便其中的某些篇章,再次读来,的确写得不那么尽如人意,但“不尽如人意”也是珍宝之一,因为它们永不复来、不可再得。
粗略一算,这一年的文字量,大概超过了 50 万字,当我想到此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觉得自己是真的牛。我都可以想象得到,五年以后、十年以后、60 岁以后的我,再次读到这些本不那么成熟的文字时,一定满是自豪。而我更好奇的是,未来的那些时空里的他们,再次读来又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4
这一年里,我还学到了一件我认为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就是学着多夸夸自己,某种意义上,甚至这种夸是刻意练习之下的夸。
我甚至把它融入到了自己带教新人的管理动作里,每周我跟他们复盘的时候,我一定会让他们先总结自己做的好的、不错的、优秀的三点出来。但正如新人伙伴所说,我这周其实做得明明不那么好,你非得让我“憋”出来三点好的,这太难了。
的确,我们都知道,这太难了。但这也表示说,夸自己这件事情,太难得了!
难得的,是珍贵的,是重要的。心理学上的夸自己,是一种自我激励之下的心理暗示,它是一种正向的行为。这是我所理解的夸自己的心理机制。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所有的人,太容易看到自己错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不够好的一面,而忽视了自己做的对的一面、好的一面、优秀的一面。
这个世界上,能给予我们肯定的人,是少数。与其去期望在别人眼里建立一个正面的评价,不妨先从自己的口中说出那番夸赞自己的话。我们既是自己主体的第一位,其实也是客体的第一位。所以,不妨让我们自己,先成为夸自己的第一人。
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天的这一篇文章里,你可能能读出来许多自我夸耀的元素的原因。因为我写作,本就与他人无关,给自己做的事情,当然要自己先给自己一个掌声。但,话又说回来,其实我们做的所有事情,本质上不都是给自己做吗?
5
你可能发现了,我许久不用的分节写作法,又一次复现在了今天的这篇文章里。这是我的一种奇奇怪怪的仪式感,因为开篇是以分节的形式开启,我想,这一篇也以分节的形式呈现,权当是一种 call back 式的纪念。
当我写到这篇文章的尾声的时候,我靠在自己的椅子后背上,抬头呆呆地望向面前的白墙,看着墙上的时钟,莫名地笑了起来。
写作总有它的独特魅力,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越来越想要更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尽管,我也无比承认,痛苦是写作最好的养料。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