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底弹一弹

原创

熟悉的朋友,大概听过或读过我的“黑色星期四”的论调,因为有那么一段时间里,星期四不适合我干正经的事,因为许许多多不顺畅的事情总是发生在周四。有时候,我自己都觉得有点“魔怔”,甚至有点见周四就害怕。于是,那段时间里,我开始习惯性在周四放半天“假”。说放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休息,只是,不做那些与人打交道,要靠人的反馈来决定成果好坏的事情,比如说促单。

两个月前,事务性工作开始忙了起来之后,我已经渐渐忘记了周四的“魔咒”,直到连续两个周五循环了两次周四的“魔咒”,我确信,“黑色星期四”肯定转换成了“黑色星期五”了,虽然黑色跟星期五确实更搭。

有了越来越多的不顺畅的经历之后,我渐渐变得麻木了,所谓“虱子多了不怕咬”,大概就是这么个事情。坏的事情如果真的成了规律性事件,慢慢地也就不那么觉得它有多坏了。

人这一辈子,注定是一条波动的曲线,人不可能一直青云直上,也不可能一直一落千丈。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人生叙事里,都是一起一落交替进行,它震荡的频率甚至可以以“小时”为单位进行。某种意义上,它的刺激程度,不一定亚于 A 股。

所以,一个人如果在工作或生活里,时不时迎来一个小低谷,遇到一些小磕绊,遭遇一点负反馈,都不是啥称得上糟糕的事情。我们都是拥有“弹性”的存在,不触触底咋能往上反弹呢?

此刻,“农夫思维”又一次占据了我的脑海,当我们把人生的所有事件当成播下的那一颗颗种子的时候,时间过境我们再站到更高处去俯瞰这片土地,大概率会看到一片欣欣向荣的土地,谁还记得那颗种子没发芽,那颗庄稼被踩踏,哪株植物闹干旱么?

不会的,我们只会在留下来、活下来的植株上,该收获什么就收获什么,只不过,有的果实新鲜饱满,有的长得“歪瓜裂枣”。

其实触底的过程也饶有趣味。

我会发现,人生遇到的低谷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那个“底”也越来越高。这归根到底还是得益于自我的成长,既包括面对问题时的应对与处理,还包括自我心态上的调整。所以,虽然我的人生还是会不时遇到一些磕磕和阻碍,但我每一次往上弹时所需要能量的积蓄却越来越快。事实上,不光是积蓄能量的能力在显著增加,自我的弹性也越发得强。

当然,很多时候,这都是不自知的事情,尤其是把自己置于更小的时间单元去自我观察的时候。

变化都是潜移默化的,只有放之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才能显现其厚积薄发的力量。可以失败,可以沮丧,但别轻易否定,也别轻言放弃。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路,一直走,可以放慢脚步,但不要轻易停下脚步。

所以,这篇文章,我其实想写给更多的小伙伴们,一要相信自然的规律,二要相信自我成长的弹性和力量。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