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向往吗?

原创

下个月的这个时候,大概率我正在新西兰皇后镇和基督城之间的某段路上,欣赏着某一段风景,重新感受着南半球的某种曾经熟悉的气氛,不一定雀跃,也不一定兴奋,但大概还是能感受到一种放空之后的孤独感——免不得一说,这玩意儿在这最近两年以来的自己身上,倒是挺稀缺的。

提起去新西兰的这个故事,我跟生活里的一些朋友提起过。

我有一个好友坤总,也是前年去日本一起玩的旅行搭子,在去年九月下旬的时候,突然给我发了个信息,说新西兰的签证从 10 月 1 号开始要涨价,问我要不要一起申请一下?他说他想着,准备今年找个休年假的时间,去一趟。

我说好啊。虽然曾经的那两年里,我离新西兰的直线距离,也就北京到上海的样子,可因为疫情封锁国境的缘故,我从来没能真实地跨入新西兰的土地里,除了回国时的航线,需要通过新西兰转机外——但根据国际航空管理的惯例,国际航空中转区域,在国境划分上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所以,我相当于还是没有跟它产生什么交集。

但想去新西兰转转这件事,是当年我在澳洲留学的时候的一个笃定的念想。只不过,造化弄人,谁也没能想到,这个世界在这些年里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不光世界在变化,我也在慢慢发生着改变,就像我能感受到自己,对于出国旅行这件事,甚至于旅行本身,都降了很大的热情。

可能是这两年以来,自己活得太积极了,毕竟,往年的旅行,除了公司的安排之外,更多的时候,都是自己陷入到了一种“无法自拔”的境地里,那种场景下,旅行是最好的解压神器。所以每一年,我总会不断想着想要出去转转,一开始是国内转转,后来就开始独自跑向海外。

说回到签证这件事情上,出现了一些“乌龙”。因为我的这个朋友在前后催促了我三回之后,临到截止日前两天跟我说,他先不申请了,他改变主意决定去加拿大了。我有一种被人“耍”了的感觉,便一“气”之下,我压着 9 月 30 号的截止日提交了签证申请。

签证异常顺利,十一假期刚过没多久,就收到了新西兰大使馆的电子签证邮件,五年多次签证到手。

嘿,这一下子倒把我给整不会了。如果只是我一个人的话,我还真不见得有那么大的欲望想要去看看,毕竟我已经过了那个只享受一个人旅行乐趣的人生阶段了。随即,便心想,先放放吧。

事情在年底的时候,有了一些变化。如果你是我忠实读者的话,想必知道,我有一个每年做总结的习惯,而在总结当中有一个挺重要的人生模块是“游历”。我猛然发现,在 2024 年里,“去远方”成了我四个人生关键词里,最单薄的一部分。

我不停地在回想和琢磨,事情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我很不敢承认的一件事是,我好像在逐渐丧失走向远方的勇气。

2016 年,我 27 岁,只身一人前往澳洲旅行了一遭。之后,即便是再遥远的地方,我都可以立刻起身,说走就走。我承认,现在的我相比于那时的我来说,胆怯了很多。我开始习惯于确定的事情,不那么愿意像以往一样去创造、经历和接受那些看似没那么必要的不确定的事情。总之,现在的我还真挺怂的。

这种意识与认知,又恰巧出现在异常忙碌疏于照看自我的一个阶段里。这时候,我发现,我应该推自己一把了。此时的走出去,或许不一定非得是来自于压力或失意——当然,那是文学创作的最佳土壤——它也可能就是有意的一种世界观的拓展与探索。

所以,我一有时间想起来的时候,就刷一刷北京往返新西兰的机票,直到三个月前锁定了一套周期只有一周的行程。不过巧合的是,前两天又刷到了另一程,时间多两天正好把周六日覆盖进去,价格还便宜了500 块,又恰逢原航程遇到航变可以免费退票。于是,我将在近一个月之后,踏上一段为期 9 日的旅程。

时机或许很恰当,因为此时正是我觉得需要让自己沉下心来的沉淀自我的最佳时刻。

但你如果问我,有多憧憬或者多向往?虽然今天我刷了不少关于新西兰的旅行Vlog,但说实话,我还真没特别大的预期,反而焦虑感与担忧感是更重的,因为我有一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规划这一程。从这一点看,我真的是个 J 人无疑了。

我尝试着给自己规划具体的旅游行程,但说实话,新西兰最佳的打开方式,还是自驾自由行。但截至目前,我还没有“众筹”到一位合适的旅行搭子,如果只是一个人自驾的话,成本会陡然增加很多,并且也会有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在。但如果选择当体小团的话,旅行的机动性就差了很多。总之,我翻看了一天,还没有找到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案来。

焦虑能压倒向往,说出来都是一件让人觉得异常吊诡的事情。明儿又是工作日程满负荷运转的一天,有闲暇的时间的话,再想再说吧。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