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

原创

故事总是爱拿弹簧做人间比喻,比方说,你不能把它压得太狠,过了头就无法回弹,同样的道理也不能拉得太狠,拉直了它还是会回弹不来。弹簧保持着它最中间态的模样,就是它最舒适也是它最有价值的样子。

所以,我终于在临七点钟,回到公司坐定后的那一刻,决定还是给团队的新人伙伴和自己,放一晚上的假,那些我们本来约定好要做的工作,留到明日假期的第一天来做就好了。事情总有轻重缓急,这件事情虽然重要,但不必是今天必须做完的事儿。更重要的是,我与他一样,在这几日里,都是满负荷运转,我们都需要一点点释放出的空间,来存放这紧绷已久的休息与放松。

尽管这个五一,我显然不能拥有全勤的假日,但好歹“劳动节”的号召要响应,毕竟我也是一名勤奋的劳作者。

朋友从土耳其、泰国以及新疆发来了他们的声音,为了错峰,他们早了那么些天,就已经踏上了彼此的旅程,将眼光瞄向了远方。我实名羡慕,便发去了自己在职场工作的照片,这又被他们一番调侃,来了一波反向羡慕,说他们的工作不值得,只有我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嘿,这些个人,你们的嘴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能说会道,这么会提供情绪价值?我说让你们来干保险吧,你们还一个个表示胆怯和畏缩,这不一个个都挺会的嘛!

人在放松的状态下,调侃他人与自我调侃的意味也松弛了许多。晚间的时候,我跟另一个朋友在微信上相互“拉扯”,倒也不亦乐乎。想来,这要是搁前几天那种紧凑的节奏里——当然今天的白日里紧凑到了极点——我大概率是在一种忙不迭和顾不上的情绪里,反应不过来对方抛过来的梗是什么。

所以,人还是要刻意给自己放假,给自己更多的时间,享受美食与美酒,享受个人独处的放空时光,享受一本书,享受一部剧。总之,让自己能够跟紧凑的工作有一种刻意的切割,为自己的生活留有余地,这在某一些关键节点上尤为重要。

写作亦是如此。但凡我去回想某一天的文字里,容不下更多思考与想象的时候,大概率是自己被工作侵占到失了时间与空间。一个人一天的时间只有 24 小时,无论你过得再怎么高效,都无法凭空再多变出来三两分钟。每个人的成长分多个维度,而生活里亦需要更多成长的空间。我们总说「全人理念」,让自己回到生活里去,亦是其中最重要的价值凸显。

只不过,我需要改掉一个“臭毛病”,就是一日里没有工作,就总显得空虚和浪费。这是另一种价值体系极端偏移后的结果,谈不上错,只不过是当下自己价值排序的不同。但它始终算不得是一种平衡。

得改,得改。就像最近总在跟新人讲,刻意练习一样,学习如何生活也需要更多的刻意练习。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