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觉睡到中午,寻思着,食欲是不是终于回来了,便打开了买菜的 APP,看看买点什么回来做着吃。刚刷了刷小红书,算法推荐来了炖鸡的视频,心想着,就这个吧。
可能是正当榴莲结果季,一不小心点进了买菜 APP 的广告弹窗里,金枕榴莲,保四房的 198 一颗,保五房的 238。
嘿,这年头,水果这玩意儿可真贵。
刚准备关掉,心想着,虽然吃过那么多榴莲加工过的食品,可好像还真的没有吃过榴莲的鲜果。我对榴莲味道的喜好,算不上强烈,顶多算是一般般。要不是十多年以前,供应商的朋友给我带了一盒榴莲酥,让我突觉惊艳的话,我可能这辈子都与榴莲这种水果无缘了。
可即便如此,在这十多年的长河里,我本人虽然谈不上拒绝榴莲,但绝对不是那个主动去碰它的人,充其量也就吃上一两口烤榴莲,尽管身边有太多的人、网络上有太多的视频,都让榴莲这种食物显得异常诱人。这不,前两天一个朋友姐姐,在马来西亚给我发来了榴莲自助的视频,便宜又可口,这可不是在国内能享受的待遇。
我觉得,无论榴莲鲜果的味道真的如何,总是需要自己主动尝试上一回,所以,我竟然没有离开这个广告页,还下了一单。
到手后的榴莲果子,倒是真的大,也的确如广告所言,保四房,如果我没有数错的话,其实有五房,刀落的那个地方,恰好是最小的那一房。
果肉一半熟透了,另一半摸上去还有些硬。把果肉都剥离出来,一个大碗都有点盛不下,眼瞅着我这一顿也吃不了多少,就赶紧按榴莲盒子里的指南卡,把一半放到保鲜袋中,搁到了冰箱的冷藏室里。
第一次吃鲜果,说实话,没有想象中那般惊艳。口感的确跟冰淇淋很像,但味道上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甜,或者说味道甚至有些淡。我没有吃过很甜的榴莲,所以无法评判,这一颗在所有的榴莲当中的品质究竟是好还是一般——我还是能判断的,这颗果不孬。但总归,是有一些“祛魅”的感觉,可能是我对它的期待,有一点点被拉高了。
鸡我也一起买了,但中午的食物够多了,便没着急着煮它。
临到晚上的时候,心想着,鸡无论如何也得炖了,脑海里闪过了“榴莲炖鸡”的念想,不知是不是很早的时候,有看到过类似的视频,或是它就是凭空出现的一个创意想法,也不可知。我一搜,果然,榴莲炖鸡,不是什么新鲜食谱,早已有之。
做法倒是不难,感觉值得一试,正好也能再“消化”几颗榴莲果。
炖鸡的过程里,其实用到的不是榴莲肉,而是榴莲瓤。你别说,用榴莲瓤炖煮出来的鸡汤,有一种淡淡的鲜甜,这个还真的是出乎我意料的事情。
炖汤始终是个功夫活,虽然鸡这种食材,应该是最容易煮熟的肉类之一。但想要汤里融入更多的食材本身的味道,就必须能耐住性子,不能求快,火大或者时间短,都不行。以前我还用过高压锅,倒是软烂的程度更高,但却缺少了很多的滋味。我想,这就是文火慢炖所缓释出来的无所穷尽的力量。
试验比想象中成功得多,食谱上说,出锅之前,要把榴莲果肉放几颗进去,再炖煮上十几分钟,让榴莲与汤汁之间再进行一轮味道的交换。你别说,我还是更喜欢被鸡汤浸润过的榴莲,风味要更独特许多。硬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汤汁还是收得有些多了。
我总觉得,做饭其实充满着多方的启示,你总能在食物的烹饪当中,寻味到人生的诸般哲理。
就像这锅榴莲炖鸡,光有好奇心不成,你得真的付诸于实践亲自检验;心急求快不成,榴莲和鸡肉的绝佳风味,无法有效融入;你还得有一些独特的调剂品或手段,它们更像是催化剂,比方说,今天鸡汤的成功,离不开泡发了一下午的干香菇的提味与点缀。
我有点理解,汪曾祺先生为什么总是将饮食二字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里,人生百态,不过一日三餐。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