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为了讲述

原创

有朋友问我,是什么支撑着你一直写一直写?

不同阶段,我的答案可能不同。

我在公众号的后台,是能够看到常读的读者数据的。最近我写的很多文章,达不到让我自己满意的程度,所以,我也几乎不往朋友圈里分享。但我总是能看到,在如此这般的公众号推送机制下——就是不给流量——之下,每一篇总有一二十个忠实读者在看。无论有没有“点赞”或“在看”,至少还有一些朋友愿意一直读着我的这些拙劣之作,这可能就是绝大多数时候,能让我愿意一直写下去的理由。

本质上,我并不特别在意自己写的东西,是好是坏,毕竟,还没有到能够或需要出版的程度,写完即完美,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写作准则。

直到最近在读的这本书《活着为了讲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自传,尽管我也只读到了第 60 页。

我斗胆借书的名字来作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其实原因很简单,他在用他的一生讲述一个故事,而我也希望以我的方式讲述我的故事。

人总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而只有此刻,我才无比清晰于,“讲述”是人活着的最重大的一重意义。

但,我的“讲述”,可以没有读者,也可以没有听众,因为自己就是自己最忠实的读者与听众。当然,事实上是,只要你愿意一直写,一直发,总有陌生的朋友,循着某一条命运的线,进入到你的读者与听众里来。就像我现在的公众号里,我不认识的关注者,应该已经超过 60% 的比例了,虽然你们都还是很小众的一个群体。

所以,这可能是我近来的那个答案。“讲述”的方式有很多,这只是我的讲述方式的一种,我无负担,我很快乐,这就是支撑我的那股子劲头与力量。

当然,我期望自己的讲述方式,或许不一定局限在写作这一条路径上,或许我还可以用说话的方式来做更多的讲述与记录。

很多人选择的第一条通路是短视频,而我可能会选择的是演讲或教练,这可能会是 2025 年的我会尝试与实践的新通路。

所以,我也在努力争取公司内部的讲师培训资源,也同时在为另一个关于人生设计的教练的事情做前期的学习准备。

它们二者有共通之处,却又并不完全相同。共通之处,它们二者都与我关注的更广义的教育领域相关,只不过一个关注于自己的业务本身,另一个关注于更长远的人生规划上。但它们二者又有着有机的融合性,毕竟保险管的也是一辈子的事情,保险事业解决的也是大家职业发展突破的问题,而人生设计的领域将更加包容和广泛。它们所聚焦的都是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个体,这一点我最看重的社会利他价值尤为重要。

它们,包括写作,没有一项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哪一个都需要经年累月的积淀,最后才能慢慢显现影响的力量。

实际上,在每一个领域里,我都还是个小学生。下午的第二堂培训课,很巧妙地让我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自负与狭隘。我不禁在想,我终究还是个运气很好的人,因为至少在这个行业里,我还没有把事情认知到极致,就还能活下去且活得还可以,说明自己还是有很多的运气成分在的。

我很享受高维打低维的过程,即便我是那个处在低维的人。认知的跃迁是需要人引领的,没有这种引领,你会永远陷入到自我预设的圈圈里,原地打转,转不出来。

我希望会有更多这样的人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我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那个可以引领更多人的人。

解决焦虑最好的方式,是行动,但在行动之前还是要加上更重要的前半句,要能够看到希望。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