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没做过黄冈密卷

原创

清明假期的唯一一站,从武汉中转来到了黄冈,一个一说起来名字,就跟年少时的某种“记忆”相关联。跟一些朋友聊起来要来黄冈这座小城小待几日,他们表示很诧异,随即便是一通奇奇怪怪的关于“黄冈密卷”的回忆。

很奇怪的是,黄冈密卷虽然也在山西的市场里出现过,但可能还是没有打通某些学校层面的关节,我从小到大,只在书店的货架上看到过,但还真的是一份黄冈密卷都没有做过。所以,它到底有多牛,题型有多难,押题有多准确,我是一概不知的。

而当我在某红书上看到有人特意买了一份黄冈密卷,跑到黄冈中学的门口打卡合影的帖子,想要模仿的念头,却也只是一闪而过,没留下什么痕迹。说到底,我对黄冈的这个“特产”的确没什么具象的情怀。

但为什么要来黄冈呢?

特简单,但凡碰上什么节假日的假期,能选择的人少的城市,少之又少。而我现在的旅行目的,也极简到,只是为了找一个节奏慢的有生活气息的地方待一待,最好这个地方还能有一点距离,但成本还是希望尽量低一些。

所以,我拿来了中国地图,开始踅摸起来。太远的清明假期不够用,太近的也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来。当然,此行我还有一个目的是,躲避北京的圆柏花粉,而且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咳嗽症状,得找个相对暖和的地方。

总之,有一条不成熟的决策链条,最后在我相对熟悉的区域里,圈定了几座小城。然后,像是投骰子一样,随机选择了黄冈。

来之前做了一些功课,黄冈有其历史底蕴在。当然,历史上最出名的,当属苏轼,苏东坡先生。黄冈的黄州区,是当年苏轼被贬的地方。所以,黄冈这座城,或者更准确讲是黄州的旅游元素,是完完全全靠苏东坡一己之力支撑起来的。总之,无论是古的还是现代的,苏东坡肯定是绕不开的那个核心人物。

我对这座城,并没有什么先入为主的期待,所以,我也就谈不上有任何意义上的希望与失望。

更多地,我喜欢以一个短暂入局者的视角,去观察一座座我所并不那么熟悉与了解的城市,去感受这里的气息,去品味这里的文化。

从这个角度上看,黄冈这座城,有它独特的味道。比方说,东坡肉,入口即化,口味确实上佳。

去年我去了趟洛阳,我说我最喜欢洛阳的,是共享电单车。而在黄冈,共享电单车,也成为了我这一日里最主要的代步工具。嗖嗖嗖地来,又嗖嗖嗖地去,在这座城市里往来穿梭,没有什么能比共享电单车更方便,也更飒爽的了。我还是要说,共享电单车,绝对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当然,我所看到的黄冈,的确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即便在它的许多街道或是旅游区里,也在试图增添与融入许多年轻的网红文化元素。但就像我们在许许多多个其他城市看到的一样,它们只不过是换了个城市地名的招牌,便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在了这里。

一个地方拥有再深厚的文化,可也需要新时代的创意。这一点,我去过的城市里,洛阳和大同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明天规划着,去更远的麻城转转,那里是另一个文化与自然风光的主题。希望时间足够,且待我再细细品。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