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出的一日里,循着某红书的某些推荐,沿着某一条隐形的路线,在一个又一个的网红而小众的地点之间穿梭往来。
朋友抱着相机,说不这么好的景色,你怎么提不起来兴趣?
但其实,眼前的这个场景,只是坐落在某一个湖畔的茶馆门口的四棵木绣球花树盛放的某个景色。你说好看吧,的确是很美,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我有点摸不清。花树之下,是一波又一波的男男女女——当然还是女生居多——在驻足、流连以及一张又一张地拍照。她们享受其间,在一帧又一帧的画面里,挑选自己最中意的那张。
当然,人们装备的齐全度,也是超越我认知和想象的,什么反光板、泡泡机之类的应有尽有,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某些不知该称呼其为什么的东西。相比于绣球的斗艳,显然花下的美女们上演的,才是这幅画面里最让人觉得有趣的故事。
朋友说,你快去花间,让我也练练手。
而我只是表示尴尬,这属实也不是我能参与进去的项目。但我们俩却都达成了另一种共识,就是抓拍树下的人们,是更加让人觉得有意思的事情。
当然,这一日里的光景,也不只是眼前简练的这一幕,只不过,这许许多多的场面,总是有一些共性,它们像是与人有关,却又像是与人无关,它们与人们的联系,像是只有在某红书里一样。
出于好奇,我还真的上某红书,查了查绣球花相关的帖子。果然,这个表面上小众的地点,早已不再小众如初。不然,我俩这种天天没头脑一样的人,咋可能知道这样美好的小地方着呢?
如果,这是当我某一天漫步于湖边,偶尔迈入眼前的这家茶馆,点上一壶绿茶,和一盘小餐点,然后望向窗外,看到了这一幅绣球盛放的场面,或许那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惊喜与美好吧。
我这个人吧,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的维度上,更尊重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但我这个朋友说,我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扫他的兴。虽然我的本意里,并不是如此,但却给人带来了如此这般的感受,却并不完全是我自己想要的结果。
我始终以为,人有喜欢与不喜欢,也没有必要为了不那么喜欢的事情而刻意表演喜欢,表面看上去,是对朋友与家人的一种感谢,但内心里的声音,却只有自己才能听得到。
当然,人生绝大多数的生活场景里,其实并不涉及到那么泾渭分明的喜欢与不喜欢。更多的时候,只是没那么喜欢的程度罢了。朋友跟我讲了他的发小,另一个姑娘的夸奖与称赞给他带来的情绪价值,他也表达了希望作为好友的我也是如此。但我坦言,自己从来也不是那样的一类人。某种意义上,我在这一点上可能表现得更加“自私”一些。当然,也正是因为我在这段关系里,足以让我感受到安全与安心,我才能更容易地只做自己。
所以,其实很多时候,我也并没有要去扫兴,但我这个人,的确不容易满足,不容易惊喜,甚至也不容易快乐。但即便不是那么喜欢,也不是那么高兴,体验于我而言,本早已足够。我只是觉得,非得要以像照片这样的介质或形式纪念的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多。如果什么都去留存于纪念的话,恐怕我们的身边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珍惜的人或事了。
我在经历或体验的过程里,自有我自己的乐趣,只是这种乐趣,不足为外人道也。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