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这是个临下班的周五,职场里只剩下了两拨人,一拨是我,一拨是一组已经在洽谈室里待了许久的总是“卷”到更晚的同事。
最近,团队发展成了我们职场的核心词汇,大抵是来自于某一个自卷的同伴带领之下的一种阶段性结果。“卷”这件事儿,总怕蔓延,因为它自带一种“魔性”的力量,会搅得身边的磁场都沸腾起来。至少,我已经很多年不曾看到这一番盛景了。当然,我也是被“卷”起来的其中之一。
只不过,我算是“二进宫”,所以我还挺佛。我比那些更年轻的伙伴们,算是多了很多技术和心理基础,所以我随缘到不行,因为我甚至,寻找伙伴这件事情的第一要义,是眼缘,是信任,是同频。
俗话说的话,能聚在一起的,才是真的伙伴。这当然也是一句废话,但不打紧,做好自己该做的,该来的都会来。没来的,也不用强求,机缘未到罢了。
这只是我的想法,搁几年以前,其实我也真不是这么想的。但那个时候的我,习惯于依托于自己的能力和魅力,总是更倾向于“单打独斗”,而不太会借助“系统”与“团队”的力量。“单兵作战”和“团队作战”,本质上还是两件事,效果也截然不同。
当然,人和只是一个面向,天时和地利也都得正确和恰当才行。只能说,现在的时机是更对的,无论是从个体到整体,还是从心态到行动。凡事都需要时间的磨砺,这件事情也是如此。
今天,当我坐在那一组伙伴的洽谈室外的时候,我莫名感慨,保险这个行业,还是需要更多新生代的力量的。我们团队的平均年龄,在我司已经算是很年轻了,人均 90 后,而他们那个团队开创了人均 95 后的先河。
我们总羡慕松弛感,我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这一份松弛,以及松弛之下的能力和创意,当然,还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儿。就像今天下午,他们与另一位候选人之间的谈话,让这个本来犹豫更多的候选人,慢慢调整了另一种思路与心态,可以说让我有了另一种反思。
为什么说反思?是因为我已经不再尝试去劝服某一个人了,我只会去判断,这个人是不是一个足够开放、包容和接纳新鲜事物,并能有一些独立和客观判断的能力,我才会愿意花时间去引导。事实上,能同时拥有以上特质的人并不多,所以我也降低了自己的标准,只要能有一条满足,这事儿就有可做的必要性。
但其实,本质上,我也在预判很多事情,也在预判这些出现在我面前的每一个个体。其实能出现在这里,大抵还是事业或职业的发展路径受阻,不然,能有几个人会选择跨越行业赛道,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新行业里,即便这个行业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其实能来的人,愿意坐下来聊一聊的人,都多多少少已经符合了我所列的某一项标准了,而我,需要更加放开自己的包容度,去接纳更多的可能性出来。说到底,团队发展和团队管理的核心要义之一,在团队 leader 的角色上,是要有能够赋能伙伴的能力的。面试,其实就是检验我们自己赋能能力的第一步。
我可能也应该挪更多的时间出来,在沟通上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毕竟,总会有一天,我的小伙伴们可能也会遇到她的小伙伴所遇到的问题,我也需要拥有更多的能力来辅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