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一把

原创

人们对于自己需要做却并不那么想做的事情,总会本能地拖延,甚至幻想着,拖着拖着,这件事儿是不是就可以不做了?

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个答案的确是“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事情,与人无关,仅与己有关。没有那么多关联利益的事情,自然也就没什么人在意,别人不在意,这便成了只属于自己的事情,那么,无论拖延与否,做与不做,都是一种选择。当然,这绝大多数的事情,不去做往往也不见得有什么坏处,只不过,做了之后的好处自然也就无从获得。

拍短视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一件事情。其实,我之前并不是没有尝试过,只不过,相比于写个文章、录个播客,我只需要关注于我自己擅长的文本和思考便可,我不需要有任何的表演痕迹,相对匿名的环境里,我自然也不用太过于担忧别人的眼光;而做视频是个维度更多的项目,肉眼能看到的“写”、“说”、“演”、“剪”,它们虽然各自独立,却又是个有机的整体。我心里很清楚,这其中我擅长的是什么,不擅长的又是什么;我也很清楚,一条能过得了我自己审核关的视频,需要付出多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若想吃到视频的红利,自然要先付出许多的东西,而我一直说服不了自己的是,那些需要让我付出去的东西。

真不只一个朋友跟我提起来这件事。他们说,我有这么强的文本写作能力,剩下的就是拍出来,剪一下就好了。他们说得都对,可这四项工作里,我却也只愿意去做“写”的工作,而不是一人全包。娟妹给我提出来的解决方案是,把不情愿、不擅长的都外包。是个解决思路,就是得花点钱。

当然,Manus 出世,或许通用 AI 解决日常工作需求的未来场景,不日将会彻底实现。作为 AI 拥抱者的我,或许很快连“外包”都不需要靠花钱找人来解决了呢。尽管现在我对于 AI 的人机味儿,还是充满了不适应。

无论如何,想想看,这都是路径,只不过我需要克服的是,如何面对网络世界中的另一面镜子,毕竟,谁知道,这是不是个“照妖镜”呢?

虽然自我的阻碍很大,不过现实里总有推进你往那个方向走的力量。公司搞了一个代理人短视频的训练项目,旨在推进更多的保险代理人 IP 化。当下的经济环境不景气,保险行业也在面临着它的革新与转折,传统的转介绍获客渠道当然依旧是黄金生命线,但随着新生代的力量不断涌入到这个行业里,我们自然也需要时常迭代与更新。

本来最近就很忙碌,我是打算着稀里糊涂地把这件事拖过去的,过了昨天的 deadline,就算我再想加入,也于事无补了。不过,一个人的世界里,总归有不同的机缘,出现不同的人,催着你做不同的事情。这不,我也遇到了,自己没怎么惦记着,但内勤的同事一个电话便把我拽进了现实。

为了对得起额外多给我的这一天时间,我今儿还真的把这个项目前的作业——一份 2 分钟的自我介绍的短视频——认认真真地搞了出来。

内容的创作,我对自己有挺高的要求,至少要有一样是能拿得出手的。如果不能在脚本、表演或剪辑上出彩,那就必须得整出一些小的创意出来。绞尽脑汁了一宿,早晨起来的时候,打开手机,看着置顶的一个群名,灵光一闪,便有了“四个我”的对话设想。这个创意不需要我额外再拍摄自己的素材——毕竟没做什么准备——只需要将我已有的素材嵌入进整个创意里,再用剪辑软件做个简单的后期,至少就能拿得出手了。

实现的过程,因为主要依靠后期,过程比想象中的难很多。我以为创意到手,剪辑逻辑也简单,一个多小时应该轻松搞定。事实是,我跟内勤的小姐姐,拖了三回稿,最后在她无力催促之下,又迟了四十分钟,才交出来了一版成品。整个过程,花了我四个小时,连午饭都忘了吃。

对我来说,给毫无基础的我能打 80 分。

人类吧,就很奇怪,做事情之前预设了很多困难,事情做完了,就又觉得信心满满,没有啥困难搞不定。我倒谈不上对自己做视频多有自信,的确它也不是我发自内心喜欢和热爱的一种创作形式,但我倒是愿意再花些时间,跟着项目一切多学一学。不求真能拍出什么爆款视频,不过就当做是人生的另一场游戏。既然选择了玩儿,总归是不能有更多的负担,毕竟,开心最重要。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