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做事,乐观做人

原创

昨天跟今天,跟两个不同的友人,都提到了悲观与乐观的问题,巧合的是,主题都与职场脱不开关系。

昨天的友人在他刚离职没两天,便紧接着轻装上阵,从北京一路骑行到香港,完成了他人生中的某一次在我看来非常称赞的创造。

我们有半年的时间没能见过面,而我从他跟我提他离职的那一刻起,好奇心上头,便想拉着他一起聊聊发生了的事情。但他头也没回地就奔向了远方,以至于这一顿饭再约起来,已经是两个月之后的现在了。

与失业的人聊就业的话题,我通常是极为谨慎的。我没敢主动问起那段时间的过往,但他倒颇显轻松地打开了话匣子,说道:

“我爸过年的时候跟我说,让我做好一年找不下工作的心理准备。”

当然,我俩心照不宣,知道长辈口中的找不到工作是何意味。他从大厂离职,想要在这样的年纪里,找到不亚于前职收入的工作,不得不说,会是一个挑战。我们只是挺惊讶,在二三线偏居一隅的城市里,一位六七旬的老者,也知道在北京职业道路的不易。

今天相见的朋友,也有将近四年没有见过彼此的真人了。我们时常在微信上交流,谈起这些年里身边的人们,在就业与择业的过程当中遇到的艰辛。今天,这又成为我们之间的一个主题。她跟我说,她总觉得自己这一份工作虽然稳定,但她应该没办法一直干下去。

然后又讲了她另外一个朋友的故事:

“我这个姐姐,82 年,之前的履历很不错,刚开始在国企,后来去了某东,然后跳到某团,都是大厂的经验。去年年初的时候选择了裸辞,以为再找工作会不那么困难,结果没想到,就一直闲着。后来下半年不得不选择加入了一家她自己都知道有很多问题的小公司,试用期快结束的时候,公司又跟她解了约。

“她很奇怪,我们劝了她很多次,让她不要只宅在家里,要多出来,要多找点事情做。如果找不下工作,可以去尝试尝试这个或那个。我们给她提了很多建议,可她总说,‘要是你们哪天要干的话,带上我’。”

我这个朋友跟我表达了她略显悲观的看法。

我说我其实很能理解。这几年里,我身边有太多的人在面对着类似的困境,甚至我还有一些朋友,在不停地面临相同的窘境,平均一年一次。听得多了,其实,我也就“麻木”了。因为我发现,虽然现在就业市场行情冷淡,但可能并没有到冰冻的程度。我的观察里,但凡一直在抱怨这样的事情的人,问题其实都出在自己身上,而不仅仅是大环境的因素。

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别人挖你的年代了,这个时代里,我们需要自己走出去销售自己。

当我听更多的人讲在他们的职场领域里发生的故事时,我猛然意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其实不是我们处在一个悲观的大环境里,而是人们在做“选择”的时候过于乐观,高估了自己的才能,也高估了自己的抗风险与反脆弱能力。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选择背后,那个最悲观的底线在哪里?

这让我想起来了另外一个朋友,她是一个十足的乐天派,在她的认知里,她对于中国经济的长周期发展持无比乐观的态度,同时也很积极向上地对待自己的生活。但有一点,她在自己做的所有事情上,都会做最坏的打算。这倒逼着她,认知、审慎地对待自己做的所有的事情,始终有一个 Plan B 放在手里;她还不停地为自己“开疆扩土”,延展自己的职业半径。

她是我见过的人里,少有的「悲观做事,乐观做人」的一类人。而当我今天与上文那个朋友聊到“悲观”话题的时候,我把这句话也分享给了她。

「悲观做事」是很多人能够做到的,但同时还能「乐观做人」才是最大的挑战。而我始终相信一句很鸡汤的话,相信美好,我们才能收获美好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