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世界,创造世界

原创

晚上跟内勤的伙伴一起盘点了团队招募过程当中的一些细节,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如何去挖掘陌生候选人身上的优势。

他举了一个非常精彩的例子,他拿过来一张某个候选人的简历,简单浏览之后,便抛出来了数个分析的可能性,并且流畅地带出来了许多可以与面试的候选人深入探讨的话题。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与我的视角上的区别点在于,他很迅速的发现了潜藏在简历信息里,候选人可能无意间透露出来的一些隐含信息。

那一刻,给我开了一个“天眼”,我瞬间觉得很“哇塞”,原来简历可以用另外一种视角这样读取。可以说,这也挑战了我的固有认知。面试一个候选人,其实不一定非得是以一种略显“对抗”的姿态去理解和解读对方,也同样可以有现在这样的方式,以最善意的目光,最温柔的言语,最具光芒的表达,来深度挖掘对方身上可能不那么容易显现的优势与长处。

这是方法论上的一种“开眼”,同样也是行为逻辑上的一种“开眼”。在我固有的认知里,面试是筛选人的过程。但其实我们仔细一想,面试的目的是找到合适的人。以往的经验里,这种“找”的过程,其实使用的方式不是「找项」,而是「去项」。我们更多地是通过面试的手段,把不想要的人筛出,把还可以的人留下。但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找」,是去挖掘前来面试的这个人身上,是否有可能匹配到我们想要的人的特质?

所以,以一种“找错”的心态来面试候选人,和以一种“找对”的心态来帮助前来面试的人剖析和表现出他们最适配的能力或特质,才是达成双向匹配的重要途径。这对于我来说,是颠覆我思考路径的重要一课。

这让我想起来了,前两日读书之后自己联想到的一句话,我把它写在了我的备忘录里:

先去了解这个世界,再去创造这个世界。

其实这是很基本的认知逻辑关系,它是我读那两本书时带来的一种推翻了过去想法的感悟。举个例子,我最近在读的两本书,一本讲虚拟货币,一本讲如何记笔记。我是曾经有过很多次想法,在自己财富规划的一环里,给虚拟货币留一个角色,也设想过自己要建立一个最强大也最有效的知识「副脑」。我在一知半解的时候,都有过尝试,但多数情况下继续不下去,最终不了了之。虽然没有在金钱上付出太多的成本,但自己想要创造“小世界”的想法还是落了空。

读这两本书,让我发现了最重要的认知卡点。当你想要重塑一种自我世界或者客观世界的运行法则的时候,你首先得了解,现在世界的运行法则是什么样的?这种了解,不是知道个概念就草草了事,而是把自己置身于其中,循着它们发展的脉络研究和思考其中的本质规律。想要运用某一种被验证行之有效的工具之前,首先你得知道这个工具的本质是什么。就像你得先知道,保险是一种转嫁人身与财务风险的工具,你才会更有效地使用它来帮你做风险管理与风险规划,是一样的道理。

本质指的是什么?最近我频繁听到的一个词,叫「第一性」,其实就在解答本质的问题。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就是如何去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发现事物动态发展的本质规律的过程。「了解世界」更加复杂和漫长,但当我们触及到世界的“核心”的时候,创造世界就成为了一种顺其自然、显而易见的快速转变。

而如何更加有效地了解这个世界,需要我们不屏蔽掉我们看不到的视角,需要我们拥有更加宽广的心域,当然还需要一个或数个打开这个世界的机缘。

具体而言,不错过任何一个打开不熟悉的领域的机会,接纳(可以不接受)对待同一件事情的多维度的不同的声音,允许超出自己认知边界的见解对自己固有认知的挑战,思索在这一系列的过程当中自我的能力或优势位置,设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的问题。当这一条认知逻辑逐步建立起来的时候,距离我们的“认知变现”——即「创造世界」——的目标就不远了。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