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恍惚之间,差一点忘记了今日的天津游学,也差一点没能再与这一座相邻不过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相遇。
有一句多年之前的冷笑话,天津离北京,比平谷离北京还近。这一点,在我后来去参加平谷的朋友的婚礼之时,被验证。
可即便是那么近的距离,我上一次来访——除了公司组织的一场卡丁车团建外——还是十多年之前的事情。那时,一位好友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天津工作,而那一年,我也初入职场不过两年的时间,第一次遇到了职业理想与职场现实的碰撞,陷入在了无解的内耗当中。那是个工作电话也停不下来的周末,大约也是二三月份微凉的光景,我跟他说,想去找他玩儿。
他问我,有什么想去的地方,我回答说,我从来没有看过海,天津是不是靠海?
于是,我来到了他住的地方,蹭住了一宿,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叫“沙发客”。第二天一早,他便带着我,去往了我这辈子都记忆深刻的一个遥远的有海的地方——确切说也是个公园——那个地方,位属于“塘沽区”。
可能非天津人民对这个区没概念,如果非要让我形容它的位置的话,我觉得,那大概像是北京的平谷区、延庆区之类的遥远的地方。
我们一路在各种交通工具中换乘,印象中郊区的公交车至少换了两趟,第一趟是到一个像是港口口岸的地方,然后再换上这一趟一两个小时只发一班车,且一路几乎没有什么乘客的大巴车。于是乎,一路上的风景里,只能看到道路两旁绵延不绝落满了集装箱的大小基地。我想,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见到那么多集装箱了。
列车的终点,是一个临海的郊野公园。你说这是公园吧,却见不到什么人前往,你说它临海吧,它却没有什么沙滩。那几年,北方的冬春,没什么特别干净的天气,整日被雾霾笼罩。天色灰蒙,这里的海也是浑浊不清的深灰色。
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海,第一次吹到凉凉的海风。我们俩就坐在像是水泥管并排筑就的岸堤上,面朝着大海,静望,不语。
人类太过于渺小了,尤其是在大自然的这些本就恢弘的庞大叙事面前,你会放下任何已有的征服欲,剩下的只有敬畏心。
后来,我的这位好友多年之后回了太原,我也再没有来到过相隔半小时高铁的这里。一个人会前往另一个城市的机缘,除了旅行时的好奇心,多半是因为有一个值得自己奔赴而去的友人。
一座城总有一座城的颜色。那一次来,心情是阴郁的,天气是阴沉的,看到的这个城市的颜色也是昏暗的。
同一个时间,同一座城市,流连于五大道各式各样的店招前,是另外一种五光十色的体感。尽管夜晚里,“宗主”说了许多他眼里天津的不甚尽如人意的模样,但当我与他在夜晚漫步在前往火车站的没什么夜生活的大街小巷当中,我却觉得天津始终有着它自己的姿态与韵味,是为不同,而非不好。
可能,这也与一日的心情有关,这一日的过往,学习有启发,溜达有美景,畅谈有温度。这是奔波与疲劳的一日,也是松弛而内心明亮的一天。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