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做了一个略微烧脑的试验。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经面临过很多跟理财相关联的挑战,比方说,总有客户拿保险的理财跟其他的诸如银行存款或基金股票做对比。
我虽然自己是做保险的,但我其实基本上各类的金融理财工具都有过涉猎,绝大多数的理财产品,我也多多少少有配置过,小到货币基金、银行存款,大到各类的指数基金、主动基金、基金投顾,以及 A 股、美股等等。目前来看,大类的金融资产里,期货和虚拟货币,是自己还没能有机会触碰的,其他的大大小小的各种金融工具,或多或少咱都有过一些研究和使用经验。
但唯独有一个问题,是曾经我的客户问过我的,也是我曾经问过我自己的。
大家做过保险理财的同学都知道,保险中的偏理财性质的产品,以最网红的增额终身寿险为例,有几个特点:
- 锁定当下利率
- 利率以复利计算
- 现金价值存在“回本期”
- 不需要自己操作,无脑按期交款即可
- 保单存续时间可以长至终身
所以,它的价值在于长期、保本、稳定增值。
而同时,其实有过长期理财投资经验的同学,也知道,其实股票类资产的投资,虽然是波动型资产,但只要时间维度足够长,这一类资产是长期向上型资产。如果你的资产配置当中,希望能够在长期拥有更高的收益率的话,基金、股票是必然要配置的助你整体资产盘成长的必要内容。
基金也有傻瓜式的操作范式,按期定投是几乎所有理财大 V 给普通人推荐的首选。但实际上,因为基金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通常情况下,多多少少你需要定期进行一些策略上的调整以及操作,当然,你还得时常学习,这个学习的范畴其实很分化,内容很具体。所以,基金、股票的投资是有认知门槛的,它不可能做到普惠的增收,几家欢喜也总有几家忧。
我时常会认为,在中短期上,保险资产的流动性无法与基金相比,而收益性因为存在“回本”的爬坡期,只要基金没有赶上动荡周期,大概率在中短期的收益上,保险跑不赢基金。
在长期性上,保险得益于时间的复利效应,收益性会越来越凸显,但同样地,基金在长时间周期的维度上,由于时间与定投的策略相结合,可以最大化抚平期间的波动。那理论上,保险的长期性复利优势,相对于基金产品而言,会不会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逐渐降低呢?
我的试验,就是按照我的预期,计算了一番。(丑话先说在前面,这个计算过程不严谨,我要分享的观察,跟最终实际上的数字没有太大关系)
我假定自己规划了每年拿出来 20 万做投资,连续投入 3 年,共计 60 万,投入到一笔 3 年期交 20 万的增额终身寿险,或者一笔我当下在投的基金投顾产品当中,这个产品不考虑波动型,按我预期的平均年化大概 4% 左右,它们俩在 20 年这个时间维度上的表现如何呢?
我先说数值上的结论吧,保险的确定收益微微跑赢基金的预期收益,一面是 109 万,一面是 104 万。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保险是占了「无脑操作」的优势的。它正验证了老话常说的「大道至简」的哲学观:一顿操作猛如虎,可能会比复利苦。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其实一直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因为我们都知道,基金是有手续费的,虽然在我们的印象里,总觉得其实并不多。那如果我们把保险“回正”的过程也理解为,是保险公司一次性收取了一笔“手续费”的话,二者相比,谁的「手续费」收取的会更多呢?
保险通过现金价值表就可以轻易推算出来「差额」,而基金的手续费到底是怎么收取的呢?
我又拿我这个基金投顾的产品做了一番研究,投顾服务本身的费率并不高,一年 0.25% 的服务费。但里面的资产组合中的基金,各不相同。以前我以为,基金的主要费率来自于买入卖出的申购费,但近年来基金公司也是各种“卷”,费率都是一折起,买入一笔,0.05% 到 0.1%,一次性收取,其实并不多。但今天仔细翻了翻每一个基金的交易费率,才发现,基金还要收取每年 0.4%-0.8% 不等的管理费,0.1% 左右的基金托管费,一些基金还有 0.2% 左右的销售服务费。
这些费用合计在一起,一年的总计手续费超过了 1%。除了申购费一次性收取外,其他费用「按日计提」。也就是说,每天我们看到的基金里的数字里,不管是涨是跌,都是已经扣除了手续费之后的净值。
也就是说,其实这个基金产品要达到 5% 以上的年化收益水平,才能满足我到手 4% 的年化收益需求。
而我就按照这般理想的情况计算,保险的实际“手续费”大概在 7 万元左右,交费期内扣除,而基金的实际手续费在 12 万左右,这跟我“臆想”的结果大不一样。
当然,金融工具无优无劣之分,只看时机和各自需要。只是,这个过程当中,对我来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启发,就是弱势可能会转为优势,而看上去的不起眼的优点,却有可能暗藏杀机。
在这个案例里,虽然保险的“手续费”在初期大额扣除,但是交费期之后,在消费者视角里,它便再无“手续费”的阻碍,所以可以一路稳定地高歌猛进,直至走向辉煌。但基金的手续费,虽然低廉,看上去毫不起眼,但如果你前进的每一步,都有一颗绊你脚的“小石子”,在你坐着“汽车”向前跑、骑着“自行车”超前奔、甚至是“跑步”向前的时候,都无伤大雅,可如果你本就踉踉跄跄艰难向前爬的时候,触碰它的每一下,都有可能是一种刺痛。总是有一种“温水煮青蛙”之感。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基金的投资管理策略,要么需要在投入不断定投加仓,要么需要在管理动作上有策略地平衡与调整现有仓位,才能发挥基金这类产品的时间价值。所以,案例里面的保险和基金的买入操作,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因为那并不完全适配于基金的投资逻辑。
虽然我是个保险人,但我依然建议所有的朋友,在有金钱和时间余力的前提下,二者要雨露均沾,包括我自己,也依然是遵循着这样的行动指南。只不过,一方面,我可能更明确了「简单操作」在这个复杂世界的独特意义,并不只是在哲学的层面上,也体现在了实际可产生的收益结果上;另一方面,要有更全面的认知,还要警惕表面优势之下可能潜在的细小风险。
收益在时间维度上可以是复利的,但亏损同样也是。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