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初二,今天的仪式感节目,是拉着我妈去看了她人生中第一个在电影院看到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2019 年暑假,《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彼时,我刚卸下了工作多年的紧绷与疲惫,踏上了异国他乡,开启了一段自以为将会是重启的人生——当然事实上也是,只是重启的方向和预期不甚相符。
刚到的时候,我先是在 Booking 上找到了一个类似于 Airbnb 的民宿,先定了一个月的房间过渡,然后再去找更适合的房子。房子是一个名叫做 David 的大爷在照看,他说,这不是他的房子,而是另外一个丧偶的女主人的,具体名字我没记住,暂且就叫 Marry 吧。
房子在一个距离市区大概十几分钟火车车程的地方,交通颇为便捷,下了火车走路五分钟就到这个地方。在澳洲,大家会把住房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是 apartment,在咱国家俗称单元房,在那边也叫公寓,另一类是 house,在咱这边算是别墅,在那边我觉得叫房子可能更规矩和合适。在这两种房型上来说,中文可能略显复杂了,英文的直译的确更加准确。
这个房子是个 house,而市区里几乎没有 house。所以你说这地儿处于郊区,倒也不为过,但又还没到我最后租的那个房子那么“偏僻”的地方,便于理解,暂且把它当作是“城乡结合部”吧。嗨,无论怎么翻译,都不那么准确,权且这么理解吧。
房子一共有两层,一进门的左手边是一间窗户朝街的房间,往里走是一个小客厅,有壁炉有电视,继续往里的走廊两侧各有一个房间,走廊的尽头是厨房和饭厅,饭厅的右手边是上楼的楼梯,楼梯下面是洗衣房,洗衣房的隔壁是分列两侧、干湿分离的洗澡间和卫生间。这个设计很合理,上厕所跟洗澡可以互不侵犯和打扰。再往里走,落地窗之外,是个小院子,院子里有一只老金毛犬,这只狗有个名字,但恕我对于外国名字记忆力有限,的确忘了。二楼应该是主家的房间,不对外出租,所以也没有机会上去参观一番。
我住的那一间房间,就在走廊的左侧,是一间大概三四平方的房间,房间里有一架上下亲子床,一张小课桌,一台电暖气(7 月份的墨尔本是冬天),便也没有太多其他的陈设了。后来我在饭厅里吃饭的时候,看到了饭厅周围的柜子上摆着长相不同的各个青年男女的照片,问起 David 来,才知道,Marry 有 7 个孩子,成年之后便在世界各地生活、成家,没有一个孩子在身边。我住的那间房,应该是她某两个孩子的房间。
听说,我去的那段时间,Marry 的妈妈生病了,所以她赶去了布里斯班去照顾她——对,她是布里斯班人。David 是她的好友,离婚之后等待退休,无事可做,便让他来帮助自己照看这个房子。David 说他还有一两年就可以拿退休金了,那之后他会搬到巴厘岛过他的退休生活。我加了 David 的 Facebook(脸书),2021 年的时候澳洲“解封”,他发了巴厘岛的定位,应当是去了巴厘岛,可现在再看,从 2022 年开始便再也没有了任何的新帖,也不知道现在的他怎么样了。
我在这里实际一共住了五周,因为一直没有物色到价格、地段、室友都特别合适的房子,David 看我为难便允我延期了一周。澳洲的房租以周租计算,我当时给自己的预算是 200 刀左右,最高不超过 250 刀一周,按这个预算在市区里很难找到特别合适的,除非跟印度人合租,但宗教信仰所带来的生活差异,让我对其望而却步。后来,还是应了另外一个同样也在寻找室友的新朋友的邀约,搬去了属于真正郊区的 Tarneit 城区。房东是中国人,房租一周 175 刀,水电全包,价格感人。当然,如果从居住舒适度、周边环境、商业中心、交通便利等各方面来说的话,这里的确很值,当然,如果我们有一辆车的话,那体验会再上一个台阶。
一回忆起来就没的完,扯远了,再说回到电影里来。
那些年里,中国上映的电影也会在澳洲上映,但不是全部,往往是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 IP 大作,或者先在国内拥有不俗的口碑,才会引进进来,但不是所有影院都会播放,除了唐人街里的影院。《哪吒》的第一部,比国内晚了快两个月,也只有唐人街里的这家影院上映。我也是跟着室友,听从了他的邀约,来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我俩很幸运,澳洲的影院是有学生票之说的,并且也不限制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所以,我还能在 30 岁的年纪,在异国的唐人街电影院,买上一张 12.5 刀的学生票,看上了这一场在国内已经被“捧”上天的动画佳作。
第一部的《哪吒》,除了“我命由我不由天”之外,其实也将将达到自己的预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艳。大概是因为已经上映了些许时日,网上的铺天盖地的“自来水”似的宣传,已经让我对于剧情的了解大差不差了,另一方面,我现在想应该是跟影院的硬件设施有关系。墨尔本唐人街电影院的座椅装潢,特别古早,你可以想象一下 20 年前咱国内电影院的设计,基本上跟那里大差不差。那一场是在影院最大的影厅里放映,也特别像咱小时候的大礼堂,坐的也是弹簧折叠椅,区别只在于椅子有靠背和坐垫,相对现代化一些,但跟当今的影厅相比,还是很富有历史感。当然,我需要说明的是,澳洲的影院并不都这样,以最大的连锁影院 HOYTS 为例,它几乎所有的影厅的设计都是可以完全躺下来观影的沙发床,是真的有一种在家看电影的惬意之感的。
《哪吒》第一部,算是「封神宇宙」系列的开篇之作,当时给我的最大触动在于剧情上的创新,它把一个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故事,以新的立意和新的视角,进行了既不违和又颇具颠覆性的改编,这是我当年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当然,影片的美术和特效自不必说,它成为了后来这些年里动画电影的“基准线”。
饺子导演在第一部大火之后曾经接受采访说,第一部是 5 年的结晶,希望第二部能在 3 年内完成。实际上,第二部的《魔童闹海》是在五年半之后的昨天才刚刚上映。
本来,在我的观影优先级上,《哪吒》是排第四位的,这跟五年以前的那次观影体验脱离不开关系,或者说,我对它没敢再继续抱有特别高的期待。反倒是其他三部,《封神》第二部、《唐探 1900》和《射雕英雄传》我倒是兴致更高。《封神》开辟了中国式奇幻电影的序章,《唐探》是最适合带着全家人一起观看的悬疑喜剧,《射雕》的兴致则相对复杂,我对它的期待值最低,但说不好“反转”最大。唯独《哪吒》是我知道,按照规律,彩条屋出品必然精品,所以,我虽然对它的期待没有特别高,但它大概率不踩雷。
《哪吒》的提前,主要归因于豆瓣的开分,以及朋友圈众人对《射雕》的割裂的评价。《射雕》是唯一一个没有开分的作品,但我本以为,所有的差评会主要集中在主演身上时,却发现,剧情可能才是其中的硬伤。而其他三部上分的电影,只有《哪吒》不出意外地上了 8 分,其他两部都多少遭遇了口碑的“滑铁卢”。于是我对其他三部的兴致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哪吒》便成了我唯一一部还想看的电影了。
《魔童闹海》这一部,不仅延续了第一部的喜剧、方言的台词风格,美术和特效依然一流,同样在剧情的改编上也完全颠覆了原有的封神叙事。这部电影所探讨的主题深度和维度,我认为是超过第一部的,尤其在“是魔是妖是仙”的是非正义的探讨,简直就是对魔幻现实的另一种解说。申公豹的角色改编,也颇为有趣。我想,在传统的封神叙事里,申公豹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在这一章的叙事里,其实是对他的角色的极致提炼,是个非常出彩的一部分。
影片同时又涉及到了很多对于家庭亲子关系的讨论,所以也很适合一家老小一同前往。比方说,我妈出了影厅的时候就一直在说,嗯,他说的对。至于“他”是谁,就不在这里剧透了,我推荐你去看,可以自己、可以带孩子、也可以带父母,会有新的启发与收获。
影片结束之后,我又翻到了上文所述的饺子导演的采访视频。我暗自庆幸,还好,这部影片没有在三年之约时强行推出,而是又潜心多修炼了两年。从电影工业的角度来论,五年时间的确略显漫长,但我想,如果能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这等的视觉盛筵,再等五年又何妨?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