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峦两头

原创

《追日》 Photo by 一彡
《追日》 Photo by 一彡

腊月廿五,是放假的第一日,是归家的第一日。又一次,搭着老同学的顺风车,踏上了归家的征程。

天气预报里说,周六开始要大降温加暴风雪,于是本来原定的周六出发的行程,便不得不提早到了今天走。不过,这一回天气预报也不知作数不作数,且等等看,待明日一早起来,窗外是否白雪皑皑便可知。

回太原的路,我以前只知石太旧线,基本上跟北京往返太原的高铁同一线路。但我俩这几年每次的路线,总不太一样,除了第一年走过石台线,后面两年都不知道是从何处进的山西,又从何处回的太原,总之,导航每一年给出的答案总不尽相同。我也是那时才知道,虽然山西两侧山脊林立,但穿山的道路还是有许多条。道路不同,可目的地总是那一个。

每一次的往返,我总觉太行山脉有着一股子神奇的力量。从它的山峦之间穿行而过,总感觉是在两个世界之间穿梭。它既是一种天然的屏障,承载着物理空间上的隔离;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围栏,保护住了一个自己无比珍视的家园世界。

我俩特别神奇,进太行山之前,都困顿得直打哈欠,在涞涞高速那一段,不停地穿越隧道群,险些睡将过去。可一进太行山,立刻精神抖擞了起来。太行山外虽然也是山,可山与山的风景总不相同。我自觉,这跟高速公路的设计亦有关联。太行山外的高速路,总是一个隧道接着一个隧道,山峦之间没留下多少停留的空间;而太行山内,道路的设计更多的是沿着山谷盘旋而行。或许这跟不同山脉之间的岩层属性有关系,但行走的空间不同,视野便也大不一样。

虽然都是雾霾天,但显然,一进山西境内,天气陡然清朗了许多,阳光暖暖地撒了下来。车辆的行进,仿佛在追逐落日一般。我们眼见着那股耀眼的火球,变成了一轮红日,将霞光晕染在西边的天空里,再缓缓落下。

相隔太行山,山西与河北的地貌,也显然不同。太行山外,光秃秃的,是山;太行山里,也光秃秃的,却是一层又一层的未及耕作的梯田。回到平地的公路上,也能在道路两旁看到独属于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的地貌。即便作为一个山西人,我也只是在电视剧里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大自然的鬼斧与人类的刀铲,共同勾勒出了这般只属于山西的地理风貌。

那一刻我才发现,虽然无数次在汽车里和高铁中,看到这些沿途的景色,我却没有细致地观察过它们,我也从来没有以一颗亲近之心去感受这一方土地。人在一个地方久了,多少会心生厌烦,可离开得越发久了,就又会对它心生怜爱。

一方水土总有一方的可爱。江南水乡是一种美,东北雪乡是一种美,川滇高原是一种美,大漠荒芜是一种美,碧海蓝天是一种美,黄土高坡自然也是一种美。只是,我竟然也是在这个年龄,才真的体会到了其中的种种,那一刻我才发觉,我竟然是如此的热爱这一方土地。

人总说,即便如浮萍在外,也总要有根在什么地方。科学家说,根是植物最聪明、最敏感、最顽强的地方,回来之后的我,像是自己的根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那片土壤一般,瞬时汲取到了充沛的能量。这是土地的力量。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