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

原创

别被标题唬住了,今儿可不聊感情。今儿要聊一种非常多的中国人欲罢不能的一种“味觉”,辣。

我把它打引号,是因为辣本身并不是人舌头上无数的感受细胞能够尝出来的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痛觉,它跟有人胖揍你一顿感受到的痛,属于一个类别,但人们对于它的反馈,却完全不一样。人类对于辣的趋之若鹜,古来有之,但人类大概率不会追着朝你挥棒的人上赶着求一顿打,这就是区别。

那既然是痛感,为什么人们会愿意尝受之呢?

我曾经在过去的某一篇文章里,以我当时的认知与理解,浅浅谈了谈“痛”这件事情。我以为,人们对于痛这种感受的偏好,是刻入基因当中的。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人类的生活感受需要参照物,如果没有痛苦,人类无法对比出真正的快乐与幸福。人的一生本来就是一场跨越几十年的游戏,如果一直都是阳光大道,走着走着就会觉得无趣,而你越过一个又一个坎儿,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之后,才会觉得坦途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所以,痛是快乐的另外一种积累。

辣是人类对于痛觉偏好的最小体现单元。辣椒素本身是一种生物碱,它刺痛味蕾的同时,会触发一种受体,传递给大脑一个身体过热的“危险”的信号,但大脑反应之后又会发现,这个事情实际无害,便会任由这种信号刺激留着。据科学家说,刺激得多了,就会形成一种“快乐的感受”。换句话说,就是人在翻越过一座高山之后,会有一种畅快感。辣椒的存在,让人们不需要真的翻越高山,就能持续不断地享有这种感觉。

所以,吃辣的过程,被称之为一种“良性自虐”。这是今天读到的《失敬,植物先生》这本书中提到的一种研究推论,跟我之前在那篇文章当中提出的关于痛苦与自虐关系的理解,不谋而合,着实很有趣味。

除了“良性自虐”这一点很有趣味外,关于为什么植物会产生辣椒素这种物质的探讨,是让我更加开了眼,颠覆了我的认知与理解。

在读到“植物”系列的第三本书之后,我对于“辣椒”这种植物诞生的认知在于,植物其实是在通过给食用者带来痛楚的方式,来避免捕食者继续吃它。毋庸置疑,这应当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保护。

但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作者曼库索教授援引了金合欢属植物产生信息素“控制”蚂蚁为己所用的例子,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

我上述理解的逻辑里,有一个显而易见的 bug。如果植物真的不想我们去吃它们而生产出会造成我们痛感的果实的话,那现实为什么会形成完全相反的一种现象——人类对于辣这种痛觉不光热爱,简直可以到达“疯狂”的程度?我并不想让你吃,但你却吃得越来越多,说这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显然是胡诌。

曼库索教授阐述的植物学家的研究理论里,类比介绍了,这可能反而是植物用“辣椒素”这种物质对于人类的另一种有意而为的“控制”,就像金合欢属植物通过分泌含有信息素的花外蜜“控制”蚂蚁保护自己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如前述,人类通过辣椒素的不断痛觉刺激,会引发一种“良性自虐”之后的快乐感受,于是人类会更加喜欢吃辣。辣椒这个品种也是得益于此,遍布全世界。与此同时,人类还不断研究各种手段来培育出更辣的辣椒出来。“辣椒”植物在这样的一种长反馈机制里,显然是受益的,它们的种子与足迹,因此遍及天下。从另外一种意义上看,这是不是也是植物控制人类精神的一种体现呢?

当读到这里时,我头皮一阵发麻。我从来没有以这样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这类在地球上比我们古老很多的物种。我们总是自诩自己高等、高级,但很显然,在生命长度上,我们比不过植物,在生存能力上,我们没有植物顽强,甚至在智能的领域,我们也不见得比植物更聪明,而现在,我们甚至可以说,植物很可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幕后推手”。

怪不得曼库索教授说,植物可能能成为我们研究外星生物与文明的一扇窗,因为它们古老而先进,跟在地球上“土生土长”的我们,很不一样。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